跳过导航链接
首页
致辞
历史名人
昆曲
园林
丝绸
吴医
藏书
新吴空间展开 新吴空间
古籍
网站导航
旧版
跳过导航链接
吴地春秋展开 吴地春秋
文学艺术展开 文学艺术
名胜古迹展开 名胜古迹
吴作技艺展开 吴作技艺
吴地科教展开 吴地科教
宗教民俗展开 宗教民俗
新吴文化展开 新吴文化
     
 
无锡    简介


    无锡,位于江苏省南部,长江三角洲平原腹地,太湖流域的交通中枢,北扼长江、南控太湖东接苏州,西连常州,京杭大运河从中穿过,是苏南地区的交通中枢、长江咽喉,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无锡自古就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中国四大米市之一。无锡地处太湖之滨,风景绝美秀丽,历史千年悠长,素以山水秀美、人文景观众多而著称,被誉为“太湖明珠”。

   无锡历史悠久,是吴文化发源地之一,曾有过梅里、吴墟、梁溪、金匮等称谓。商末(前十二世纪)周太王长子泰伯为让王位偕弟仲雍,三让天下,东奔江南,定居梅里(今梅村镇),筑城立国,自号“勾吴”。西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始置无锡县,县城位于今崇安区(原无锡县城西门内侧),属会稽郡,自此至今2000多年之间无锡城扩建多次,但未有迁动。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为无锡侯国;征和四年(前89年)复为县,属吴郡。王莽9年改名为有锡县, 东汉光武25年复无锡县。三国时,孙吴分无锡县以西为屯田,置毗陵典农校尉。西晋太康二年(281年)复置无锡县,属毗陵郡。宋代属于常州,隶属于两浙路,南宋时两浙路分为东西,无锡隶属于常州、两浙西路。元元贞元年(1295年)升无锡为州,属江浙行中书省常州路。明洪武二年(1369 年)复为无锡县,属中书省常州府。清雍正二年(...

 
     
无锡
影画(48) 论文(118) 典故(1) 诗词(1) 散文(2) 辞典(13) 论著(7) 资讯(40) 绍介(13) 
all(243) 
 
  打好文化这张牌 提升城市标识度
 
 
  基于城市文化融合的无锡地铁文化品牌塑造
 
 
  唐文治先生学术中的汉、宋之辨
 
 
  无锡啸傲泾(鸿声)钱氏家族考
 
 
  塑造城市特色 建设山水城市
 
 
  高质量建设“江南文化名城”
 
 
  近现代文明与无锡区域文化
 
 
  江南古运河建筑文化风貌的演变
 
 
  吴文化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以无锡为例
 
 
  中国文化教育传统的百年回响——唐文治和“无锡国专”论略
 
 
  江南义庄及其文化遗产
 
 
  江南文化发展促进者——顾恺之
 
 
  无锡近代园林景观评价
 
 
  吴文化在近现代无锡的历史嬗变——侧重于文化教育方面
 
 
  不得不去的地方:无锡东风巷---历史文化街区
 
 
  江南义庄及文化遗产研究
 
 
  近代吴文化地区新式婚礼中女性婚服特征分析
 
 
  吴地“锡剧”舞美艺术中的江南风研究
 
 
  民国时期的苏州女性
 
 
  江南运河与无锡经济文化生活
 
 
  基于应用与创新的苏南传统民俗图形传承策略研究
 
 
  无锡运河文化遗产资源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播研究
 
 
  人才辈出的江浙钱氏家族的宗族关系是怎样的?
 
 
  论家风“孝友”对锡山秦氏家族文化的影响
 

243条记录       共11页     当前第1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转到第
热点列表碧螺春茶 端午 唐伯虎 沈寿 苏州 消失的行业 
清明 舌尖上的苏州 常州 杭州 湖州 嘉兴 松江 
镇江 无锡 藏书楼 丝绸之路 名人 泰伯 伍子胥 
非物质文化遗产 范仲淹 文徵明 冬至 
文化遗产 范成大 阖闾 孙武 张氏四姐妹 
苏州古城 吴地才女 传世名著 白居易 仲雍 
归有光 钱谦益 春节 言偃 清明节 周有光 黄歇 
孙权 过云楼 苏舜钦 唐寅 杨惠之 张旭 
吴地端午 吴文化问答 况钟 翁同龢 经史子集 
时令 苏式生活 叶桂 严澂 陆子冈 

版权所有©2011 苏州大学图书馆;设计:数字化项目建设部

联系人:何老师、毕老师、马老师;电话:0512-65156047 请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