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化网站--首页
     
 
无锡啸傲泾(鸿声)钱氏家族考
钱志仁( 中华钱氏网.2011/1/9 )
[标签] 钱穆;钱伟长;钱易;钱氏家族;
    鸿声原称啸傲泾,由河而名。
 
    啸傲泾是无锡东乡鸿山镇的一条不起眼的小河。啸傲泾钱氏是定居南啸傲泾畔村落的三德支家族。这里的钱氏家族历来就出有不少名人和胜事。特别现代,由东往西毗连有七房桥一门三院士的钱穆、钱伟长、钱易;鸿声里钱临照、钱令希兄弟两院士;三房巷中科院学部委员、经济学家钱俊瑞等六位院士,饮誉神州。
 
    钱氏是无锡的一大望族,啸傲泾是无锡钱氏家族的一重要聚居点,是湖头钱氏马桥支和瞻(砖)桥支的发祥地:东瞻(砖)桥、西马桥。
 
    按《钱氏宗谱》载,无锡钱氏之先,原居浙水。吴越国王钱镠(谥武肃王)是江南钱氏始祖。武肃王六世孙钱进(998—1054),字晋宗,号忍轩。仕宋承奉郎,祖荫授西京安抚使,无意于仕途,辞不受职。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由秀州崇德县(今嘉兴石门)迁隐于无锡沙头村(今无锡南泉镇塘前站头村),爱湖头山明水秀,辟田开产,而占籍于彼,是为无锡钱氏始祖,也称湖头钱氏。尔后武肃王十一世孙钱迪(忠懿王钱弘俶后裔),因慕无锡湖山风景秀丽,于宋理宗宝庆元年(1225)从吴兴迁居梅里堠山,是为堠山钱氏开族祖,与湖头钱氏同宗不同支,著名人士钱钟书、钱树根等出自该支。
 
    自宋入元,湖头钱氏六传,(武肃王十二世)康国公钱志宁有二子:长曰祐,其后人钱谦迁马桥,为马桥钱氏;次曰裕,其后人钱发徙瞻(砖)桥,称瞻桥钱氏。
 
    裕字宽甫,富甲一方,倜傥好义。大德七年(1303),三吴遇荒岁大饥,宽甫公首倡义赈,发私廪,又浚河道之浅涸,以利灌溉;隆冬盛暑,施农给药;口碑不绝,“义士”旌其门额,赵孟頫书题“種德”二字名其堂。于锡邑崭露头角。子十四世光远公文煜、明远公文焯,会同堠山支后裔,于新安裕庆禅院右南草庵,建“钱氏宗祠”,为无锡钱氏家族第一所宗祠。十五世彦春公讳士元,由学政转为温州路永嘉书院山长,倡学风。其子十六世伯刚文林公,于明永乐四年(1406)修《钱氏宗谱》。又以锡山后裔续,推出无锡的第一部钱氏家族宗谱。文林子发,字公达,号梅堂,于明洪武中由新安徙垂庆乡瞻桥,生子三德:惟常種德、惟孝顺德、惟义正德。子孙日蕃,遂散居瞻桥傍啸傲泾畔:形成鸿声里(种德惟常后)、三房巷(顺德惟孝后)、七房桥(正德惟义后)等村落。谱名“文林公分三德支”。三德后裔硕茂昌盛,逐渐移居各地,其中种德惟常公后裔衍派除南啸傲泾(鸿声)、北啸傲泾、瞻(砖)桥外,还有宛山、杨山巷梅里乡淹下、放鹰四庄、苏州黄埭、大通桥等地;顺德惟孝公后裔衍派除三房巷外,还有东湾西巷、东湾东巷等;正德惟义公派后裔除定居于七房桥、南六房、瞻(砖)桥外,还有锡城东河头、开元乡胡家渡、徐塘、嵩山、唐庄等地繁衍,又于各地设小宗之祠敬祖收族。
 
    啸傲泾隶属泰伯梅里垂庆乡。境为泰伯创业安息地,得泰伯精神三让至德教化,受梁鸿孟光“举案齐眉”影响,民风醇厚,礼让显文明,和谐万事兴。钱氏耕读传家,博雅孝义。钱氏十七世公达徙居垂庆后,夫妇同心奉善乐施,三子以“德”名之,果“德”馨香。少年失怙,丧居尽礼。母病稽颡吁天,子刲股肉以进得愈,孝心感天地。弟兄三德皆能克绍前烈,恒给贫寒者之食施,死而不克葬者之衣棺,设义塾诲乡人子弟,凡所当为者靡不力为之,倾囊倒囷不计。景泰癸酉(1453)诏旌母周氏“贞节”,暨子双旌“节义”。
 
    正统庚申(1440)洪涝灾,饥民无数,有司劝民出粟,种德惟常与叔秉,首出粟二千二百斛赈济。有司奏皇上,赐敕嘉奖,旌表其门。景泰甲戌(1454)又饥荒,与子孟清又出米三千石赈济,救灾民于水火,为邑人先。朝廷欲委官职,不就。孟清富而好施,就养内外二族及乡亲,有数百家之多,制药以济病,造棺以济死,立义塾以教人,其治道路、建桥梁不可胜录。人以为世族楷范。据说时有侯清者,亦富而好施,凡遇义举,无不乐助。故民谣有“困欲拯,乞二清。”名载史籍闻于邑。
 
    鸿声之名也系原二十八世钱洪声之仁声远播。洪声公讳维镛,家业炽昌,勇于为善,出全力扶危济困,建义庄恤族,仁声远播,始由乡民口碑,以其名称其里而成(先洪声而后鸿声)。
 
七房桥的钱绍霖,性好施予,岁时赒恤:寒者施以衣,饥者施之粟,病死者施以棺。声闻遐迩。八十岁时,夫妇齐眉,孙曾林立,又添元孙。大家都说这是昌炽之征,慈祥之报。事闻于朝,获赠匾额“五世同堂”“七叶衍祥”,四方咸贺。
 
    按宗谱载,啸傲泾钱氏家族义田始于钱種德“割膏腴五顷,号义田,别储藏,所入租以赡族与乡人之急而待举者。”清《无锡金匮县志》“善举”一章,记有啸傲泾钱氏义庄建于乾隆三十年乙酉(1765)。如今的《中国文化通史·宗族志》谈及义庄,亦引用啸傲泾钱义庄为例。
 
    鸿声钱义庄在无锡,是仅次于华氏、过氏的第三所义庄。义庄不仅使宗族岁有祭祀墓粮、且族内幼孤有所养,老者有所归、粗茶淡饭无忧,乡里寡孤病残得恤,族人赖以全活者众;办读书处、文会讲习,繁衍文脉;举家学义塾,作育人材。后续建有广善义庄、马桥义庄。七房桥喜亭公钱邵霖,一村就有怀海、清芬和宏远等三所义庄,恤族济困;修葺祖祠,征续宗谱,倡设文社。鸿声、七房桥人才累累与此不无关系。如钱穆、钱伟长就出生于五世同堂之宅第,幼年成长受钱氏家学陶冶,义庄抚恤照应。
 
    尚文重儒,“读经传则根底深,看史鉴则议论伟,能文章则称述多,蓄道德则富报厚”,是钱氏家族的特色。保护读书种子,使绵绵相接,光大发扬,成为钱氏馨香诗礼家风。
 
    啸傲泾钱氏早有读书处,尔后有家族义塾纷纷举办,鼓励读书,习制举业。延名士为师,助族内外无力从师者负笈而往游。支持参加科试。一旦子孙秀才入泮,大开祠堂举行庆功宴,激励子孙继续精进。明代,啸傲泾钱氏获进士的有二位:一是钱荣,字世恩,登弘治癸丑(1493)进士,清介著声当世。著有《一得斋诗草》《伯川集》行世;二是马桥钱尔登(1607—1648)字叔嘉,号蓉峰,师事高攀龙,崇祯十六年(1643)进士,著有《蓉峰存笥稿》等诗文集。
 
    中举的有:钱永昌,明嘉靖十年(1536)举人;钱基,清雍正二年(1724)顺天举人经魁;钱曜,乾隆十七年(1752)举人;钱世灿,乾隆五十一年举人;钱兆荣,嘉庆十三年(1808)举人;钱钦荣,同治六年(1867)丁卯举人;钱鸿鼎,同治九年(1870)举人。清末钱麟书,光绪十五年已丑(1881)举人。考取秀才,行入泮礼,获诸生的那就更多了。如马桥康熙丁丑诸生钱良佐(邑庠生)以后,凌云(岁贡生)、世灿(乾隆五十一年举人)、香湖(岁贡生)、钱枚(郡廪生)、元桢(附贡生)至凤书(邑庠生),七代蝉联,也属难得。
 
    著名学者还有如钱肃润(1619—1699)字楚日,号十峰居士。幼学东林,值明亡,至顺治十一年,以不改明代服装,被押解南京刑讯,遭笞折胫,怡然曰:“夔一足,庸何伤。”因自号“跛足生”。与归庄、陆世仪、徐增等往游,与王士祯相善。晚岁学益高。生平搜集选科颇勤,著述甚富。钱临照、令希祖、曾、高祖都有著作问世。
 
    光绪三十四年(1908),时事变迁,废科举,兴学堂。凡有书塾及义学等名目者,一概改良。每乡百家以上者,设立小学校一所。啸傲泾为南延首区,自宜设学开风气。发起人有三:曰樑,曰秉瓒,曰熊飞。樑字第蓉,锡金初级师范毕业生;熊飞字滨贤;秉瓒字伯圭,即临照、令希院士之父。幼时肄业于南洋公学(今交通大学),毕业后先后任湖南长沙影珠及经正学堂西算教员、荡口果育高等小学校管理兼西算教员、南延劝学员。创办了南下初等学堂(鸿声小学)。宣统元年七房桥钱声一创办又新小学。尔后,支持外出就读中学、大学,乃至出洋留学。为此,鸿山人才丰隆也就不足为奇矣。
 
    近现代啸傲泾钱氏家族更是书香悠长,为文立德,人才荟萃,不胜枚举。据统计获高级职称的就达数十人之多,他们在德、行、言各方面都有所建树,兢兢业业,卓有贡献。
 
    千百年来啸傲泾的山水灵气、吴文化环境氛围熏陶、钱氏祖先遗德、家世、门风、文脉的习染,对钱氏家族人才的成长、成材、成功、成就,恐也有所裨益。

 
     扫一扫,更多精彩就在: 吴文化网站--首页吴文化网站        吴文化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