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中“阁”与“亭”的区别
( 凤凰网.2018/3/26 )
[标签] 园林艺术;园林建造
[正文]

首先,亭与阁在园林中的功能作用不同。一般地说,亭具有三种功能:一是景点与景点之间的连接点,具有“歇脚”的功效;二是一组组合式古建筑群中的过渡点,如扬州瘦西湖公园二十四桥景区新二十四桥组合中的吹箫亭,起承前启后、过渡连接的作用;三是具有供游人途中小憩、遮阳躲雨、歇足观赏之功能。而阁就不是这样了。阁在古建筑中,是一组建筑物的连接或过渡,使整组意境完整统一,它是整组建筑功能的补充。阁的设置使用得当,会成为一组建筑的亮点。

其次,亭与阁的形制不同。主要区别有二:一是亭有顶无墙,其顶早期大多为草,少量盖瓦,后普遍盖瓦,特定环境下仍盖草。角有平角和翘角,清朝后一般瓦亭均翘角。通常攒尖顶亭上均设宝顶,亭柱下设石础,周边大多设美人靠,以供游人憩息观赏之用。阁,上盖瓦,周边砌墙,墙上设窗,窗的大小、形状多有变化。除具有供游人憩息赏景之功效外,还根据布局之变化形成多种使用功能。

三是体量上不同。一般而言,一层为亭,二层为阁,三层以上为楼。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长期的造园活动中,亭与阁、楼与阁往往没有严格的界定,常有混淆。楼与阁的混用有,北京故宫的“文渊阁”和宁波的“天一阁”,它们的建筑形式与楼基本相同,却呼为阁。也有将单层建筑呼之为阁的,如南京瞻园的“漪澜阁”、苏州拙政园的“留听阁”。亭与阁的混用,如苏州狮子林的“修竹阁”,实是一座横架池水之上的凉亭,却被呼之为阁;再有扬州古镇邵伯湖畔之“斗野亭”,建有三楹,四面砌墙,前后设窗,偏呼之为亭;而南昌著名古建筑滕王阁,建有三层,亦呼之为阁。等等,不一而足,这些都属例外。

亭的体量变化灵活,早先一般为四角亭,最简单的为三角亭,后逐步发展为多面亭,如梅花亭、六角亭、八角亭、十字亭(俗称四面八方亭)等,再发展为重檐亭与双亭。阁的体量变化没有亭灵活,一般视使用功能而定。亭与阁在体量变化上南方北方均有差别,一般而言,北方亭与阁厚重、宽敞、平稳;南方亭与阁轻灵、秀美、飘逸。


[阅读]:原文
  
 
     

版权所有©苏州大学图书馆、江南文化研究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