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桥记忆
沈文荣
[标签] 仓桥
[正文]

  松陵,乃吴江县城所在地,亦称之谓吴江。是我故乡。

  故乡悠远,江南古镇。景色闻名天下。

  古华严讲寺、七级宝塔、孔庙、三高祠、鲈乡亭、垂虹桥、雷祖殿、鲈乡亭、仙人洞、共怡园、城隍庙……

  陈迹已成为过去,但其中包含着松陵的历史,也包裹着我的童年。

  当年故乡最热闹的地方要数中山街的仓桥。那时候,人们上街不说“街上去”,却都说是“到仓桥头”去。桥北面有鸿济堂药店、鹤阳楼茶馆、烟杂店、糖果店、糕团店、松陵照相馆、牙齿诊所、钟表店……

  过了仓桥,桥南有朱记点心店,理发店等店面及“吴苑书场”。书场门口有我最爱吃的油豆腐肺头粉丝汤。与母亲一起到了仓桥头,我就驻足不前。老板一边招呼,一边用筷子捞起些许粉丝在碗中,快速用剪刀夹起一只油豆腐搁在粉丝上面,“咔咔咔”,三下两下剪碎,再打上肺头汤,加入辣酱。接过粉丝汤,我“咝咝”地吃,头上直冒汗,感觉是爽快的。

  书场往前拐角处是城中菜场,唱“小热昏”的在里面大声吆喝着兜卖梨胶糖。“小热昏”真的是“热昏”,他海吹,他说他能运足气功,用手将十只碗,一连串吸起来。我为了看这不可思议的“神功”,竟然逃了课,得到的结果却是“要知分晓,明日请早”。

  到得春节,乡下人上街,“仓桥头”——这一段吴江小城的“南京路”被挤得水泄不通,严严实实,即通常所说的“人轧人”现象,后人与前人,前胸贴后背,一不小心,后面的人踩住了前面人的脚跟。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秦哈哈摆在仓桥北堍的小人书摊。秦哈哈是个干干瘦瘦的老头,他很会赚小孩子的钱。他将一册连环画拆成四本,每本前后用牛皮纸包装好,上面写上一、二、三、四。说是一分钱看两本小人书,其实两分钱看一本连环画。节假日,我将从母亲那里讨来的三五分钱,连同一个上午甚至一天的时光,全都打发在秦哈哈的小人书摊上。

  沿着仓桥下的宝带河,是窄窄的庙前街,街面用青石板铺成。之所以叫作“庙前街”,是因为街的中央有一座松陵无人不晓的神隍庙。“笃、笃、笃”卖糖粥汉子有节奏的竹板声,在小街敲响;虾阿吃——”渔家小女子“柔柔的叫卖声,在小街深处回荡。

  宝带河中,小船随着腰围蓝布花裙的渔家女人手中的竹篙一起一伏,悠悠地漂荡。“噗独、噗独”渔家汉子用脚有节奏地踩踏木板,将鱼儿吓出石驳岸,撞进预先布撒好的渔网。时不时,岸边人家的窗户里伸出一双酥手,然后飘落一叶竹篮,篮中放置些零钱,渔妇将捉得的鱼放置其中,竹篮随绳索慢慢向上牵动,摇摇晃晃。

  一幅诱人的水乡水墨画。

  除了出差、旅游在外,其余的日日夜夜,我与故土始终不离不弃厮守在一起。说实话,天下有许许多多比故乡更加美妙怡人的地方,但我即使人处异乡,睡梦中牵挂的依然是故乡。

  随着年龄增长,我对故乡越发感到有一种讲说不明、难以言表而又十分依恋的感情。故乡悠远,我始终追寻着。


  
 
     

版权所有©苏州大学图书馆、江南文化研究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