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建筑设计先驱贝寿同
( 苏州日报.2018/2/5 )
[标签] 贝寿同
[正文]

       明朝中叶,浙江金华兰溪县的贝兰堂迁居苏州。相传贝兰堂迁到苏州以后,在金阊门外南濠街经营草药生意,同时兼做中医,他的子孙将草药摊扩展为药铺,由于诚信经营、乐善好施,所以日渐兴盛,传至乾隆年间,贝慕庭已成吴中巨富。当时苏州民间有四贵和四富的说法,四贵是“彭、宋、潘、韩”,四富是“戈、毛、毕、贝”,四富中的贝就是指贝慕庭家。到了乾隆末年,贝家已从阊门外迁居城内桃花坞,由商贾世家逐渐变为书香门第,出了不少读书人。

  1876年1月16日,贝寿同就出生于这个大家族,他的父亲贝澂是一名盐务官员,长期在浙江任职。兄弟七人,他排行第四,取字季眉,一号季美。他的三兄贝寿彭是位秀才,他的七弟贝晋眉是昆剧传习所的创办人之一。

  1896年,贝寿同成为吴县县学附生,后肄业于江阴南菁书院与江南格致书院。1901年,南洋公学为了培养新式人才,添设特班,专门教授英文、算学、格致化学、政治学、理财学等内容,贝寿同与黄炎培、邵闻泰(邵力子)、李广平(李叔同)、谢澄(谢无量)、唐忠行、彭清鹏等人顺利考入,成为特班生。特班教习是蔡元培先生,贝寿同因成绩优秀而深得蔡先生器重。1902年冬,南洋公学的学生因反对学校实行专制教育而发生学潮,贝寿同领导同学们罢课出校游行,向公众宣布退学的缘由。不久,蔡元培在上海组织爱国学社来安置这批退学的学生,教员吴稚晖、章炳麟等都是义务教学,向学生们灌输民主主义的思想,贝寿同既被公推为学生领袖,还充当低年级的老师。“《苏报》案”发生后,爱国学社被迫解散,贝寿同就东渡日本,肄业于早稻田大学,接触到革命思想,加入了同盟会。

  1909年,他作为官费留学生,经欧洲游学生监督蒯光典派送,进入德国柏林工科大学建筑科学习。该大学位于柏林的夏洛腾堡,一年的学费是3840德国马克,这时他的老师蔡元培也正留学于德国莱比锡大学,相比之下,不是公费留学的蔡元培还要靠兼职来维持学习与生活,显得更为紧张与忙碌。1914年欧战爆发前夕,贝寿同毕业回国。

  1915年,贝寿同被大总统任命为司法部技正,随后被派在司法部监狱司第三科任职,负责全国监狱建筑的设计工作,直至1927年。在北京期间,他先后兼任北京大学工科讲师、交通大学京校副主任、督办鲁案善后事宜公署专门委员、中华工程师学会副会长等职,先后设计了大陆银行北京分行大楼、欧美同学会会所、农商部地质调查所办公楼等建筑。1921年,他又赴德国、比利时、奥地利等国考察监狱建筑,回国后将我国旧式监狱逐步改建成新式监狱。

  1928年至1934年,他就任南京政府司法行政部技正。其间,他先后兼任苏州工业专门学校教员、苏州市政府专门委员、国立中央大学工学院建筑工程科副教授,培养出张开济、张玉泉、费康、张镛森、唐璞等建筑设计人才。1931年,他在南京新街口刘军师桥开设“金陵咖啡馆”,这栋两层的欧式建筑是他亲自设计的。咖啡馆以经营咖啡西点为主,徐志摩在这里享用了他人生的最后一顿晚餐。

  1935年,贝寿同改任财政部盐务稽核总所两浙盐场整理委员会工程师,翌年遭遇岱山盐民与渔民的联合大暴动,职员10多人同时遇难,他因躲避及时而幸免于难。之后,他任温州收税局收税官、台州盐税局局长。抗战爆发后,他随盐务总局内迁至四川五通桥等地,担任盐务总局工程师。1939年,他的夫人沈氏在苏州病逝,他自四川寄回挽联一副“念四年家事操劳,赖卿内顾无忧,讵料死别生离,蜀道顿成长恨路;六十日病床转侧,悔我远征失策,那堪朝思暮想,苏台遥寄悼亡诗”,表达了他对夫人的思念、感激与愧疚之情。他1940年辞职回到苏州,1941年7月4日病逝于苏州博习医院。

  贝寿同早年追随蔡元培先生,立身处世,不图虚名,以“科学救国”的理想留学深造,归国后,为国家设计了不少精品建筑,培养了大量专业人才,不愧是中国近代建筑设计事业的先驱。


  
 
     

版权所有©苏州大学图书馆、江南文化研究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