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护遗存做靓苏州之“核”
何兵( 苏州日报.2017/12/26 )
[标签] 古建筑保护;古城保护
[正文]

近日,姑苏区古井保护清淤工程正式通过验收,古城内412口古井经过抽水、清淤、井壁修复、铺设砂垫层、雨污截流、井台维修等后,面貌大变样,原先部分古井井水浑浊有异味的现象得到了极大改善。古宅保护也不断推进。随着姑苏区旅游资源的不断梳理整合,身边的人文遗迹和美景不断为市民、游客感知、熟悉,今年推出的城市微旅行线路,一些以往为人忽略的地方,再次成为人们的好去处。

412口古井完成清淤,再现清澈洁净

日前,在西支家巷1-9号门前,古井维护工人钱孝虎穿好工作服,在同伴们的帮助下,下到已经把水抽掉的古井中,进行清淤。据介绍,这口古井是周边十多户人家公用的,经过数十年的使用,内壁已出现破损,淤泥也很多。虽然周边居民的饮用水都是自来水,但平日里洗衣洗菜依然习惯在这里进行。姑苏区住房和建设委员会公用事业处处长成介明告诉记者,此次清淤,是对前阶段古井清淤成果的巩固,确保居民今后能够继续用上清澈、卫生的井水。

从今年年初开始,姑苏区古城保护委员会主导、住房和建设委员会具体实施古井保护一期工程,截至今年8月,已经完成了412口古井的清淤工作。在加强古井的安全防护、水质保护的同时,姑苏区古城保护委员会还推动古井历史文化挖掘,平江、道前等区域纷纷组建护井志愿者团队,确保古城井水能够长久清澈、洁净。

改造传统民居,重现“苏式生活”

古宅内充满了人文故事。庙堂巷是一条幽深的小巷,因巷内曾建有东岳庙而得名。在这条巷子内,庙堂巷22号近期完成了协议搬迁。庙堂巷22号内,当年居住着中国近代第一位女性大学校长——杨荫榆。抗日战争中,她为保护同胞,怒斥敌人,被杀害于盘门吴门桥。据介绍,除了庙堂巷22号,西支家巷5号、7号、9号也完成了协议搬迁。

古宅保护执行方、苏州平江历史街区保护整治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赵云峰介绍,本批次的古宅保护工作从去年下半年就开始筹备,未来将把这些传统民居按照“苏式生活”的主题进行改造,将增添厨卫设施、增加保温节能功能,改善古宅的整体舒适性。记者了解到,姑苏区目前已基本完成武安会馆等一批老宅的协议收购,同时结合今后的保护性利用与相关企业开展接洽。

用脚步丈量市井生活,微旅行受追捧

今年,苏州市旅游局和姑苏区古保委着力发展城市微旅行,开辟的12条线路中,有三条已经向市民推出,分别为高义风流——古城深度体验游、小巷悠悠——苏式生活体验游、道前印象——古城深度体验游,到目前为止,已有近600人次参与城市微旅行。在领队达人的带领下,走街串巷,用自己的脚步丈量苏州的市井生活,更多游客通过城市微旅行感受到了苏州的细节之美。

顾凤娟是苏州城市微旅行的导游达人之一,每周六,她都会带领一批喜爱苏州市井生活与名人故居的游客朋友,沿着微旅行线路,讲解每一道风景的故事。她告诉记者,从今年9月试运营以来,每次微旅行的名额都很抢手,“每班20人,很快就被预订一空,这么多次带队,我发现有五六位游客朋友每次必到,看得出,大家是真的喜欢这些城市微旅行线路。”

姑苏区古城保护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苏州是国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古城作为苏州之‘核’,更是打造全域旅游示范的重中之重。古城保护是一切工作的根基,全域旅游是动力,它能更好地推动古城保护。”


[阅读]:原文
  
 
     

版权所有©苏州大学图书馆、江南文化研究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