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周

[正文]

    沈周(1427-1509),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等,苏州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博学多才,长于文学,工诗词,尤善书画,山水、花卉、鸟兽、虫鱼皆极神妙,自成一家笔法,为“吴门画派”领袖,与其门生文徵明、唐寅及仇英合称“明四家”。著有《石田集》、《耕石斋石田诗钞》、《石田文钞》等。

沈周故里
    沈家世代隐居吴门,居苏州相城,故里和墓在今相城区阳澄湖镇。沈周的曾祖父是王蒙的好友,父亲沈恒吉,又是杜琼的学生,书画乃家学渊源。父亲、伯父都以诗文书画闻名乡里。沈周一生家居读书,吟诗作画,优游林泉,追求精神上的自由,蔑视恶浊的政治现实,一生未应科举,始终从事书画创作。他学识渊博,富于收藏。交游甚广,极受众望,平时平和近人,要书求画者“屦满户外”,“贩夫牧竖”向他求画,从不拒绝。甚至有人作他的赝品,求为题款,他也欣然应允。有曹太守其人,新屋落成欲图其楹庑,搜罗画家,沈周亦在其中,隶往摄之,沈周曰:“毋惊老母,旦夕往画不敢后”客人颇不平曰:“太守不知先生,何贱先生于此?渴贵游可勿往。”沈周答曰:“往役义也,岂有贱哉?谒而求免,乃贱耳。”沈周的书画流传很广,真伪混杂,较难分辨。文征明因此称他为飘然世外的“神仙中人”。
 
艺术特色
    在绘画方法上,沈周早年承受家学,兼师杜琼。后来博取众长,出入于宋元各家,主要继承董源、巨然以及元四家黄公望、王蒙,吴镇的水墨浅绛体系。又参以南宋李、刘、马、夏劲健的笔墨,融会贯通,刚柔并用,形成粗笔水墨的新风格,自成一家。沈周早年多作小幅,40岁以后始拓大幅,中年画法严谨细秀,用笔沉着劲练,以骨力胜,晚岁笔墨粗简豪放,气势雄强。 沈周的绘画,技艺全面,功力浑朴,在师法宋元的基础上有自己的创造,发展了文人水墨写意山水、花鸟画的表现技法,成为吴门画派的领袖。所作山水画,有的是描写高山大川,表现传统山水画的三远之景。而大多数作品则是描写南方山水及园林景物,表现了当时文人生活的幽闲意趣。
 
沈周墓
    据“沈周墓追忆图”记,墓地原范围甚大,至民国年间日趋荒芜。民国17年沈氏后裔沈彦良建碑亭一座,碑亭占地4.2×4.2米,石柱四出歇山式,内立明代张宜撰《故沈良琛妻徐氏墓志铭》,明代宰相王鏊撰《沈隐士石田先生墓志铭》,文徵明撰沈维时(沈周之长子)墓志铭,1928年施兆麟撰《沈氏碑刻亭记》,1921年清末遗老吴荫培题《明处士沈石田先生墓》碑等,现均保存在墓亭内。
    抗战时期,国民党军队修筑公路及军事设施,墓碑及石构件遭到破坏。1958年墓地又遭破坏,1959年沈周妾及部分祖墓先后被盗挖。1961年小修一次。1983年,修整墓道,重立墓碑,修葺碑亭。1993年重修了外罗城。现墓地约5亩,封土高3米,墓道宽2米。2004年以沈周墓为轴心,把前后池塘和周边闲地串连成景,建成沈周故里公园。
    沈周墓现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沈周像


明人画沈周半身像轴


仿董巨山水图轴 故宫博物院藏


庐山高图 纸本设色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枇杷图 故宫博物院藏


乔木慈乌图轴 故宫博物院藏


为惟德作山水图轴 故宫博物院藏


溪山晚照图轴 故宫博物院藏


  
 
     

版权所有©苏州大学图书馆、江南文化研究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