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600年”阅尽苏州风华
梅蕾( 苏州日报.2017/12/12 )
[标签] 明四家;当代吴门
[正文]

12月10日,“回眸600年——从明四家到当代吴门”绘画特展在中国美术馆圆满落幕。姑苏画坛600年人才辈出、代现巨匠,让纷至沓来的6万名观众领略了吴地文化的魅力。

把“苏州美术史”搬进中国美术馆

让吴地文化大放异彩

“回眸600年——从明四家到当代吴门”绘画特展由中国美术馆、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苏州市人民政府主办。很多观众参观展览后表示,苏州人把“苏州美术史”搬进了中国美术馆,让他们感受到了苏州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引人入胜。

12月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严隽琪来到中国美术馆参观绘画特展。她高度评价了展览的独特创意和展陈设计,希望苏州文化今后不断创造新的辉煌。在绘画特展展览期间,吴仪同志也来参观了展览。12月5日,江苏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王燕文来到中国美术馆,参观绘画特展。王燕文指出,回眸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呈现今天,呈现今天是为了更好地展望未来。江苏省委宣传部主办此次特展就是为了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以“明四家”为代表的吴门画派,在中国美术史上写下了极其辉煌的一页,新时期的苏州绘画在全国及省级美展中屡获殊荣,显露出独特的地域风采。“如今,吴地画家们立足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优秀文化传统,正在当代中国现代化进程和新文化建设中重构画学道统。”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如此评价绘画特展。

汇聚苏州美术600年精华

呈现中国美术发展的脉络

在展览期间,“回眸600年——从明四家到当代吴门”绘画特展学术研讨会在中国美术馆同期举行。研讨会由中国美术馆副馆长张晴主持,来自全国各地的研究专家汇聚一堂,对绘画特展进行了高度评价和充分解读。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主任、中央美术学院薛永年教授在研讨会上评价,绘画特展贯穿了600年,从吴门四家开始一直延续到当下,既是当代苏州美术创作成绩的检阅,又是历史的梳理。“像苏州这样的历史文化名城,怎么样发展美术,怎么样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术日益增长的需求,绘画特展都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薛永年表示。

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美术馆馆长徐惠泉参与了绘画特展的前期筹备工作。他介绍,绘画特展组委会一开始就思索怎么呈现“苏州美术到北京”这样一个展览。后来就定下来把600年的精华放在一起,让全国的美术家对苏州这样一个城市的个案进行研究,从中梳理出中国美术的大致发展脉络。这样对于梳理中国600年美术发展的思路非常有意义。

凛冽寒风挡不住看展热情

6万名观众慕名观赏绘画特展

“晓雨晴来山领黛,暮潮平处水浮空。一江秋色无人画,都属诗人短笛中。”在展示古代作品的圆厅中,电子屏幕上,文徵明的一首诗歌时隐时现。在圆厅中近距离观看展柜中的作品,有唐寅《双鉴行窝图》、文徵明《猗兰室图卷》、董其昌《仿大痴山水卷》等,都是难得一见的名家名作。

由于明清时期的作品都是从故宫博物院借展的珍贵文物,加之整个展览呈现了诸多近现代、当代的优秀绘画作品,让6万名美术圈的业内人士和美术爱好者们纷至沓来。在绘画特展展览期间,每个周末中国美术馆迎来了客流高峰,馆外一度排起了数十米的长队,凛冽寒风也阻挡不了观众们看展的热情。

中国美术馆原本每天16点便停止发门票入馆,但到了周末不得不将停止发门票的时间推迟半小时,以便让更多的观众能欣赏到心仪的作品。观展的观众们对绘画特展的展陈作品赞不绝口。他们有的安静驻足欣赏,也有的拿起画笔临摹,纷纷表示领略到了悠久而灿烂的吴地文化的魅力。


[阅读]:原文
  
 
     

版权所有©苏州大学图书馆、江南文化研究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