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过墓和春风亭
杨瑞庆( 苏州日报.2017/12/1 )
[正文]

今日昆山亭林园中有个“刘龙洲墓”,安葬了南宋著名豪放派词人刘过。刘过(1154-1206),字龙洲,江西吉安人,客死昆山后,葬于此。其墓1956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修复。刘过为何会落葬昆山?还要从刘过的年轻时代说起。

青年刘过才气过人,尤以词品出名,由于生活落拓,只能流落江湖。时与著名诗人陆游、辛弃疾都有深交,由于词风豪放,深得诗坛厚爱。特别是刘过与辛弃疾的一次偶遇,相见恨晚,日后情同手足,传为佳话。据传,辛弃疾在浙东为帅时,刘过慕名前去拜访,守卫见他穿着寒酸,就将他挡在门外,不让其入内。刘过愤然与守卫争执起来,声响惊动了内屋的辛弃疾。派人出来盘问,一听是刘过前来求见,立即放行,因为早就听说他是当世词坛豪杰。刘过进门落座后,辛弃疾便与他促膝对诗,从此两人结为莫逆之交。

刘过年少轻狂,嗜酒如命,甚至喝得任性丧志,最后家当败尽,亲人远避,只能流浪度日。再加上四次应考不中,心情颓废,从此悲观失望,一蹶不振。正当这颗词坛星星将要陨落的时候,有人托了他一把,这位好心人就是当时新上任的昆山知县潘友文。

潘友文,浙江东阳人,南宋开禧年间被朝廷派来昆山任知县。他为政宽惠,推诚抚民。其时赋役繁重,他新官上任就竭尽全力减轻民负,还赈灾施药,修城抵侵,建房安居,开河施灌,深受百姓爱戴。虽然任期不长,却有口皆碑。当他调离后,邑地百姓就在玉峰西山建造了一座高耸的“春风亭”,纪念知县潘友文在位时对昆山所作出的贡献。

潘友文在昆山任职期间,除了勤政廉政外,还引进了那位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大词家刘过。当时刘过的名声已很响,却处在穷困潦倒、无依无靠的窘境之中。一向求贤若渴的潘友文知道实情后,不忍心词坛高人就这样碌碌无为地消沉下去,当即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真诚地邀请刘过到昆山定居,并为他娶妻成家。刘过就此过上了较为安逸的生活,于是他潜心创作,佳作迭出,留下了14卷《龙洲集》及《直斋书录解题》《龙洲道人集》等大量著作,为昆山留下了一大笔文化遗产。

最终,刘过在昆山布衣终生,成为一个客死他乡的“新昆山人”。1206年刘过去世后,由于无后操办丧事,无钱购买墓地,已调离昆山的潘友文得悉后,不但捐资,还托人在风景如画的玉峰东麓为他买地下葬,从此成为亭林园中的一景。每年清明,昆山知县都要率领大小官吏到墓前祭奠,缅怀他的文学伟业,可见刘过在昆山人心目中具有崇高的地位。

刘过墓呈立体八角形状,前立花岗石墓碑,还为他在墓东立了祠,名为“东斋”。东斋原为南朝慧聚寺僧舍,后改为“刘过祠”,长期供人瞻仰。虽经多次改建,但风貌依旧,后又改建为“昆石馆”,展示出自玉峰山中的昆石精品。

刘过墓虽然历经沧桑,但经过重修后面貌焕然一新。

春风亭在随后的沧桑岁月里也经过多次修缮,也被不断改名。明万历年间,昆山遭遇特大水灾,百姓常在春风亭前遥望远方农田,祈盼秋熟丰收,因此后将春风亭改名为“望秋亭”。清初,江南巡抚孙光祖曾光临望秋亭,将王安石写的“百里见渔艇,万家藏水村”的诗句刻石安置在亭内,因此后将此亭改称为“百里亭”。民国时期,百里亭已经严重损坏,在民国元老柏文蔚和曹亚伯的发动下,将百里亭重建。为了与毗邻的后用水泥质地重修的文笔峰相协调,新修的百里亭也采用了钢筋混凝土材料,建起了八角形的两层楼,与八角形刘过墓相呼应,外加回廊、护栏,改建成封闭型的楼阁,不但能登楼远眺,还能进阁休闲。1934年的一天,林森来昆山,登亭游览,听了百里亭的演变历史后,建议恢复旧名,并挥笔题写了“春风亭”的匾额,悬挂于上层东南檐下,从此,春风亭恢复原名,沿用至今。


[阅读]:原文
  
 
     

版权所有©苏州大学图书馆、江南文化研究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