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年来苏州画坛人才辈出:文脉传承 时代体现
梅蕾( 苏州日报.2017/12/1 )
[标签] 吴门画派
[正文]

昨天下午,“回眸600年——从明四家到当代吴门”绘画特展开幕式在中国美术馆隆重举行。姑苏画坛600年人才辈出,代现巨匠,一脉相承,传续不绝。此次展览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悠久灿烂的吴地文化。

对600年苏州绘画华章的完整呈现

苏州的美术创作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以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明四家”为代表的“吴门画派”,更是中国美术史上规模、成就、影响深远的绘画流派之一。

明末以后,“吴门画派”的文脉一直延续。在属于苏松地区的太仓、常熟等地,形成了以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为代表的“四王”画派,影响所及直至清末民初。

从1895年到1949年,苏州为海派艺术的形成作出了卓著贡献,特别是1922年颜文樑等创建苏州美术专科学校,后又成立美术馆,举办画赛会,培养大批美术人才,与徐悲鸿、刘海粟、林风眠等共同开辟了中国近现代西画教育和创作之路。

1949年后,苏州绘画变革演进。1960年苏州成立了苏州国画馆(后改为苏州国画院),在传统笔墨反映现实生活的新国画建设中,苏州画家余彤甫、张晋、费新我、张辛稼等脱颖而出。

改革开放给苏州画坛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各画种创作日趋繁荣而多元。张继馨、孙君良、周矩敏、徐惠泉等为代表的中国画创作,典雅的传统艺术文脉与鲜活的现代审美趣向相融,开拓出当代吴门花鸟、山水、人物的笔墨新境,“吴门画派”的艺术传统焕发出勃勃生机。特别是近年来,苏州的美术家们收获了“百家金陵”等众多国家级美术大奖,苏州美术界人才辈出,创作空前繁荣。

在此次展览中,展出作品分三部分即古代部分作品、近现代部分作品、当代部分作品。古代部分作品以明四家(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为主,精选明清最具代表性的苏州画家作品在中国美术馆1号厅展示,同时专门在1号厅后面的半圆长廊展陈了600年苏州美术大事记、年表并配以图片。中间再安排18幅近现代苏州籍绘画大师的作品,以作品和文字图片较完整地呈现了600年的苏州绘画史。而在8号厅和9号厅展览当代吴门绘画作品。在展陈展示方式上还特意增加了苏州元素。

对苏州当代绘画艺术的一次检阅

在昨天的开幕式上,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刘大为表示:“以‘明四家’为代表的吴门画派开创中国绘画创作的另一番崭新气象,引领了此后几百年中国绘画艺术的走向。这次特展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悠久而灿烂的吴地文化,让我们领略其厚重深邃的底蕴和博大丰富的内涵。同时也是对苏州当代绘画艺术的一次检阅。”刘大为还认为,从山水画的技法技巧、表现手法上,“吴门画派”一直是后代学习、摹写的范本,对美术教育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江苏省文联副主席、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主席、江苏省国画院院长周京新则认为,苏州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自北宋范仲淹于吴中南园建郡学至明清,苏州人才辈出,进士、状元之数,为天下之冠。吴门文艺以尚雅求精为特色,艺术门类齐全,积淀深厚,代代相承。苏州渐成“风土清嘉之地”,“名士多居之”。以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为代表的“明四家”,为明代阵容最大、影响力最持久的画派。“明四家”和他们的子弟构筑起的一种整体的力量,勾连起时代的艺术史背景,演绎绘画艺术的起承转合和嬗变发展,绵延影响了明代后期直至清初画坛。

时光延伸至今,苏州作为中国最著名的古典城市,依然生活着“秀慧、细腻、柔和、智巧、素雅”的苏州人,他们的生活逐渐炼化为一种样式而成为一种经典和范例。苏州也依然画家云集,他们大多阅历丰富、学养深醇、关注民生、热爱自然。他们的作品均以清新的风格和强烈的时代性,呈现出传统审美精神和现代观念相融合并形成了崭新的艺术风格,使传统的中国画艺术获得了时代赋予的活力,让人们看到中国画充满希望的发展未来。

周京新说:“这既是一种文脉的传承关系,又是时代文化的体现。当代苏州画家的笔墨艺术形式已趋于成熟,确立了一个比较响亮的带有地域性特点的群体风格主题。”


[阅读]:原文
  
 
     

版权所有©苏州大学图书馆、江南文化研究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