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门画派领袖人物文徵明【下】
雅俗之间看吴派系列之(十二)
林家治;裴多菲( 明堂映像.2017/10/18 )
[提要] 上一期,我们将吴门画派领袖人物文徵明的一生,概览一遍。其实不管是普通人,还是艺术大家,一个人一生的历程总归会让人有些感慨。这一期,我们就专门来聊聊他的艺术成就~
[标签] 吴门画派;吴门书派;书法;画家;中国山水画;文人画; 明四家
[正文]
 
在艺术造诣上,文徵明书画皆精。我们先来说说他的书艺。
文徵明喜欢古文,学习古文的时候往往随手抄录。他经常看书法的时候学习文章,看文章的时候学习书法,一举二得。
 
明·文徵明小楷《千字文》
 
《千字文》是文徵明从青年时代起写得最多的。有记载称,他早年临写智永《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
 
再往后,他对赵孟頫《四体千字》、俞和《二体千字》等都作过认真的临摹,这标志着他对书体的广泛涉猎方面超越了同辈的意向。
 
元·赵孟頫楷书《四体千字文》局部
 
文徵明在诗文、绘画方面的精湛造诣,无疑也给他的书法创作提供了广泛天地和深厚的“书外功”。
 
王世贞在《文先生传》中说:“吴中文于诗述徐祯卿,书述祝允明,画则唐寅伯虎。文先生盖兼之也。”这段话不难理解,也就是说文徵明诗、书、画俱佳。
 
明·文徵明《绿荫草堂图》
 
30多岁时,文徵明已初具书名。尽管他学习书法起步较晚,但因为他发愤勤学苦练以及李应祯、祝允明等良师益友的悉心传授,所以书艺长进神速。
 
明·祝允明草书《滕王阁序》局部
 
祝允明的书艺对文徵明的影响是巨大的。祝比他大十岁,而且早就已经有了书名,是吴门书派的领袖人物。祝允明兼善小楷、行书及章草、今草、狂草,并以狂草最负盛名。文徵明也兼善楷、行、草,除章草外,其余皆有涉猎。
 
明·文徵明《八月六日书事秋怀诗草书卷》局部
 
文徵明深知祝允明之所以能以草圣名世的关键在于其有精绝的行、楷基础。所以,他也特别重视楷书。从许多书法作品中可以看出,他从二十多岁到四十多岁间的楷书已具备精湛笔法。
 
有了这样的基础,文徵明四十多岁开始作狂草,到五十一岁作的狂草《八月六日书事秋怀诗草书卷》已经可以看出,水平足可以与祝允明相比。
 
文徵明 行草书《兰亭序》局部
 
在书艺上,祝允明不作篆隶,而文徵明却兼善篆隶。这不仅因为他平生雅慕赵孟頫,经常临摹。还因为他有志于在书法方面比祝允明取法更广博,以至成为赵孟頫之后又一位集书法之大成者。
 
文徵明小楷《草堂十志》局部
 
在回归故里后的三十多年中,文徵明的书艺日趋成熟,并进入了创作高峰期。在他擅长的诸多书体中,又以小楷成就最高。他勤奋又长寿,创作了大量的书法作品,成为董其昌之前影响最大的书画家。
 
明·文徵明《雨余春树图》局部
 
我们再来看他的绘画成就。
 
他的绘画造诣极高。他的画科全面,山水、人物、花卉、兰竹、界画等无不擅长,无一不精。其中成就最大的自然是山水画。题材内容,大多取自江南景物,画法深受沈周影响,并综合了赵孟頫、王蒙和吴镇,融会贯通,自成一格。
 
明·文徵明 《桃源问津图》局部
 
文徵明的绘画发展大致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早期绘画以工细为主,青绿细笔,笔墨蕴藉含蓄,具有文雅恬静的格调。这一时期是他潜心学习、不断积累的阶段。他重点研究沈周和历代名家山水作品,以他们为榜样,锻炼技法。
 
明·文徵明《烟江叠翠图》
 
《烟江叠嶂图》是文徵明早期山水画的代表性作品。这幅图以浅色写江上烟峦,展示了起伏平远的峰烟景色。画法上有沈周笔意,并学赵孟頫的水墨云山风格。这是他39岁时所作,落款文壁。
 
文徵明 《关山积雪图》局部
 
中年时期,文徵明的山水画技法趋于成熟,及至中晚期,精品也越多。而且画面都有不同变化,画风已由细笔转向粗笔或粗细兼而有之。
 
这一时期,文徵明绘画内涵、表现形式和技法技巧进一步深化,更多的融入了个人意愿和创作风格。这一时期主要作品有《南窗寄傲图》、《碧梧高士图》、《落木寒泉图》、《关山积雪图》等等。
 
明·文徵明《石湖清胜图》
 
70岁的文徵明画风进入了晚年阶段。此时的画风趋于醇正,粗细兼施,得意之笔往往以工致胜。主要代表作有《绝壑鸣琴图》、《观瀑图》、《赤壁图》、《真赏斋图》等。
 
明·文徵明《真赏斋图》局部
 
《真赏斋图》画了两幅,第一幅80岁所作,第二幅88岁时修改之作。两幅都写江南著名鉴赏家华夏所居“真赏斋”的庭院之景。此图是文徵明晚年细笔设色山水的杰作。
 
明·文徵明《秋葵折枝图轴》
 
文徵明的花鸟画作品数量虽没有山水画多,但成就也极高。画法上,也是多向沈周和赵孟頫学习。
 
他也画人物,但单独的人物画极少。单独的人物画如《昭君图》、《湘君湘夫人图》、《洛神图》等。主要是山水画中的点景人物为多,如《烹茶图》、《采桑图》、《溪桥策杖图》、《惠山茶会图》等。
 
明·文徵明《湘君湘夫人图》局部
 
在画法上,单独的人物画多工细之笔,无论勾线、敷色、开相,皆极细腻工整。
而另一类山水画中的点景人物,则往往以小写意的简笔施之,使整个画面具有情景交融,祥和自然的风致···
 

  
 
     

版权所有©苏州大学图书馆、江南文化研究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