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士诚墓
杜桢彬
[正文]

    张士诚墓位于斜塘镇盛墩村,1960年被列为吴县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因行政区划调整,改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面积三亩有余,墓冢封土高出农田1米。墓前原有民国时期吴中保墓会所立张吴王墓碑,墓西原有张王庙,现均已不存。

    张士诚死后葬于金陵,但民间传说谓有吴民寻得张王骨归葬于苏州。民国十八年(1929年),韩国钧委托苏州王鸿翱寻找王墓,后竟在苏州斜塘不远处金姬湖畔寻得。墓广20亩,无碑碣,其右有祀城隍神,当地人云,神即张王九四。韩国钧为立“张吴王墓”碣,并嘱费树蔚君撰《张吴王墓碑》碑文,刻石立于墓前。

附:《张吴王墓碑》碑文:

张吴王墓碑
吴江费树蔚撰,江宁邓邦述书,吴县张一麐篆额
  国无论中外,时无论古今,其崇慕英雄之心则同。往者,既不可见式庐表墓,以寄其思,以示后人。乃若一世之雄,创霸开国,有善政于民,民感之尤深,护其遗物尤至。此不可以气力权势争,亦不必以史藉流传重。观于吴县斜塘张吴王墓之事而可知矣,王既被俘,至建康而死。明祖具棺葬之事,见史传而不详其葬所,俞本《纪事录》云:“明祖命焚瘗石头城”与史传微异。《吴中故语》又称:“吴民寻张王骨,归葬于苏之茶山,并立庙,岁时飨祭。”是说也,予初疑之,张王既死于建康,苟吴民请负骨归葬,以明祖之忮,忍其许之乎?非惟不许,斩戮随之矣。若吴民私求得之,间关千里,冒重险而为此,诚人情之至难而不得,谓必无之事。泰县韩公国钧,王之乡人也。葺王遗事甚备,以故语云墓在茶山,坚嘱吴县王君鸿翱迹之,王君崎岖岭谷间,谘询宿老,卒无所获。同邑吴君兆麟,昔尝为其故府陆文烈营祠庙,亦尚义好事,则为王君言:清道光间沈藻采辑《唯亭志》载“张王坟在斜塘”,又以张王坟繫于上二十五都副扇九图之下,是必有据。王君乃更偕斜塘人张子弓等辗转得其处。坟广二十亩,西南向,高冢矗然,无碑碣、翁仲之属,其右有庙祀城隍神。土人谓神即张王,岁以清明日,大合乐飨神。庙中亦无石刻纪其原始,试以质土人,张王何名何代人,佥以张九四对知。唯亭镇志言可信,而《吴中故语》寻骨归葬之说足以证成。《镇志》地望不符,则传闻之异耳。韩公爰为树碣曰:张吴王墓。先是王君据《吴门表隐》载:“娄门外跨塘南有张吴王庙”。尝屡历村落间,问之无知者,或告以张王坟在金姬湖畔,有庙丽焉。洎王君至斜塘,始知其地距外跨塘南六里,近瞰金姬湖,以证《表隐》所云者,若合符节。语云:“无微不信”。兹所援引,皆嘉道间人撰述,是时吴中旧藉,既未罹洪杨之劫,故老秘闻,亦必较详于山中樵牧,纪事纂言断非臆造,今则书缺有间,遗献亦亡。然即此搜讨所及,与山民口耳所传,亦稍异于郢书燕说矣。王君既语予以访墓始末,予□然曰:吴民知张王之爱斯土也,知王之魂魄,必不安于明祖之棺瘗也,故窃负而营葬焉。事实既已昭然,而当时文士无歌咏纪述,土人且以庙祀为城隍之神,盖躬亲其事者,惧祸及而多方讳匿。亦犹清初浙遗民私祀怀宗,托之诸天大帝,绵历二百余年。浙人未敢笔之书,而父老能言之,此物此志也,吴民当日跋涉险阻以竟求骨之,必非一人,而姓名阒寂,天壤间,幸诸子之阐幽发潜。张王不死,负骨之吴民亦不死,百世而下,犹为兴起,而况乎知人论世之君子哉!抑予尝闻陈汉王葬武昌,近人为立丰碑,盛称其攘夷之功。夫友谅起兵,不必为攘夷,近人庸不知之。但欲藉是名以保其邱陇,援陈以例张,而张倜乎远矣,大书深刻以蕲尽地力者,稍稍加意,亦吾吴民责也。王君以告韩公,韩公驰书于予曰:莫如子宜。予乃最叙其所怀,而申以铭曰:
  吴为偏偶,建都于吴。王无远图,师谮以死。归骨于是,王灵有喜,壮哉吴民,风义弥纶,实戴王仁,年湮地僻,封树不及,终弗迷失,民之秉彝,可深长思。焉用文之,保此坏土。今异于古,用章义举,齐云聚焚,散为凄□,来会穹坟,悠悠天道,何荣何槁,我心如捣。
吴县孙仲渊刻
 
 

民国年间,张吴王墓旧貌。


民国初年江苏省省长韩国钧托人找到张吴王墓并立石碑


清道光《元和唯亭志》载:“张士诚墓在斜塘”。


《苏州明报》:民国初期,张士诚的泰州同乡,时任江苏省省长的韩国钧托吴县王鸿翱寻找张王墓,在斜塘人张子弓的帮助下找到张王墓,韩国钧出资清理荒芜的墓冢,栽植树木。


张士诚墓


吴县知事孙锡祺勒石碑残


张士诚墓旧址


张吴王墓在园区斜塘南施公园,即张士诚墓,也称张王坟。墓在高墩东部面向西南,占地约3亩。


张吴王墓简介碑:民间传说,斜塘的张士诚墓是衣冠冢,为吴地百姓纪念张士诚所立。


张吴王墓--吴县文保碑:1960年,张士诚墓列为吴县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重新评定公布为吴县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随区划改称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在地上烧“狗屡香”1


在地上烧“狗屡香”2


在地上烧“狗屡香”3


张士诚像


  
 
     

版权所有©苏州大学图书馆、江南文化研究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