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泠秋水,有绿芰红菱
六月牛( 草木悠家.2017/9/29 )
[标签] 苏式生活;水八仙;特产;菱角;水红菱;舌尖上的吴地
[正文]

 

杜牧写过“红芰”,秦观写过“红菱”。  “芰”名初出战国时代,取义菱的植物形态“其叶支散”,楚语“屈到嗜芰”,意思是楚臣屈到喜欢吃菱角,说明那个时候菱叫“”。“菱”名初出魏晋南北朝《名医别录》:“芰实。一名菱。”故芰为菱的古称,《酉阳杂俎》记载“今人但言菱芰,诸解草木书亦不分别。唯王安贫《武陵记》言四角、三角曰芰,两角曰菱。” 因而,四角、三角、两角都是菱(Trapa bispinosa)

 

 

 

Rhomboda及采菱画

 

古诗词常见咏颂“芰荷”,如《楚辞·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贺知章《采莲》“莫言春度芳菲尽,别有中流采芰荷”,等等。人常释义“菱叶与荷叶”,然,“芰荷”其实特指出水的荷(叶或花),与菱无关。有喻隐士生活清高的“芰坐”指折芰叶铺地为坐席,有指隐居者服装的“芰制”指采芰叶为衣,菱叶窄小,无以铺地、裁衣,只有出水的荷叶才可能。

 

 

姑苏采菱图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秋水涟漪的时节,青皮、红皮、褐皮,两角、三角、四角,素实悠荡、碧叶扶摇。一串水灵灵的名字,水红菱、馄饨菱、沙角菱、和尚菱、老乌菱、青菱,数尽水乡秋歌远意。查《中国植物志》,中国菱属15种,除无角菱(T.    acornis和尚菱属于这类)、乌菱(T. bicornis)、细果野菱(T. maximo-    wiczii)及四角刻叶菱(T. incisa var. quadricaudata统称野菱,沙角菱可能属于这个种)这几个种外,其它我们吃到的应该都是菱及不同品种。但是到了修订的《中国植物志》英文版,中国所有的菱只有两个种了:细果野菱和欧菱(T. natans)。从《楚辞》时代拔古涉今、诗溢曲漾的中国芰菱,竟全部名从“欧菱”,情何以堪。

 

 

 

 

野菱

 

各种菱

 

    在所有的菱中,苏州的红菱和嘉兴的南湖青菱颜值最高、文艺味最浓。苏州人称红菱为“水红菱”,一个水字,让棱分四角、皮鲜嫩红的菱角顿时灵动起来。木制圆形的采菱盆、蓝帕绣裙的姑嫂子,伴着吴侬软语的采菱小调,在晨曦的绿棵丛,捞起一只只红菱,乃是:秋水乐事,声淅淅,影斑斑;塘风卷霞,金滟滟,光灿灿。南湖青菱嫩绿、小巧、无角,风景多是“菱池如镜净无波,白点花稀青角多。”水红菱和南湖青菱都是鲜食菱,壳去掉后的菱实嫩白鲜甜,还带着一丝丝的涩味。浅秋午后,丹桂树下,三俩知己,“烟脂菱角空频摘,火齐杨梅已再尝”、“嫩剥青菱角,浓煎白茗芽”。

 

水红菱和南湖菱

 

四个尖角的小菱,水乡人称“沙角菱”,其实是野生菱角,无人栽管。“浅渚荇花繁,深潭菱叶疏”,水池沼塘、荷道荇路,时时会闪出一芯茎四散的盘盘菱蔓。沙角菱常煮熟了吃,皮色淡棕黄,刺尖难下口,就用刀劈两半,挤出果肉,很粉很糯很香甜,“沙”即咀嚼颗粒状淀粉的感觉。老乌菱是菱角中唯一只有两个角的菱,越老越好吃,煮熟后还要文火焖,酥软中带点儿嚼劲。冬季挖出的沉水乌菱通体乌黑,煮熟更甚,洗净外壳,大人们可以放在手边把玩,孩子们将两只翘起像水牛弯弯的角作拉力的玩具;熟乌菱在硬壳上打三个洞,将菱肉挖净,将竹竿内膜贴住中间洞,就成了口哨,吹奏出秋的悠远、沁凉。

 

 

 


沙角菱和乌菱

 

菱的花很小,夏末秋初散开水面,四瓣白或淡红色,花香十里,秋风百度,“清溪波动菱花乱,黄叶林疏鸟梦轻。”花瓣下面的花萼膨大形成菱刺角,1片、2片、3片、4片就成了一角(这类种中国没有)、两角、三角、四角。但古人“菱花”还常常别意,“对菱花、与说相思,看谁瘦损。”“整云鬟,对菱花,教人怕见愁颜。”这里的菱花是铜镜,映日则发光影如菱花,又名  “菱花镜”;还可指菱花形的花纹,见韦庄“白袷丝光织鱼目,菱花绶带鸳鸯簇。”数学中,同一平面内,由四条相等的直线构造两个锐角和两个钝角组成的四边形为菱形,为何名连“菱”?见,菱角沉水叶宽圆有齿,浮水叶菱状圆形,故得其浮水叶具四边象形而已。

 

 

 

菱的花

 

菱,很自我,用坚实的硬壳包裹内心;很自信,旁若无人地生长;很敏感,红妆绿颜多变幻;很超然,浅渚荇间,深潭叶疏。《松江府志》记载: “菱有青红两种,红菱最早,名水红菱,稍迟而大者曰雁来红;青者为鹦鹉青,青而大者谓馄饨菱;极大者为蝙蝠菱;最小者曰野菱。谓草场浜红菱最佳。”这是一群各各有名、栩栩异动的生命体,丈量蒹葭水湄,观礼繁花流轮,将一缕缕芳花香实,留在仲秋的清风里、半水中。

问君底事浑忘却,月下菱舟一曲歌。

 

注:本文所有图片来源网络或见原水印。

悠家,修行草木之魂


  
 
     

版权所有©苏州大学图书馆、江南文化研究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