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苏州近代建筑的温度
沈慧瑛( 苏州日报.2017/07/14 )
[正文]

    苏州房地产交易管理中心继《苏州房地产契证图文集》后,又推出《苏州近代建筑考》,以1840年到1948年间建造的房屋为研究范围,收集私家园林、教堂、官署、祠堂、学校等不同类型的建筑80例,较为全面地反映了苏州近代建筑从传统木结构到西洋建筑,再到中西合璧建筑的发展历史。这一时期是古建筑数量最多的,占新中国成立前城区房屋近85%。《苏州近代建筑考》分园林、庭院、里弄、教堂寺庙、官署祠堂等七章,每篇正文介绍建筑风格、结构布局、工艺技艺、装饰寓意、花园植被等,另设房屋考证、相关背景、相关人物等内容,延伸了建筑的历史与人文的内涵,糅合物质的建筑外壳和人物的灵魂内核,凸显苏州近代建筑的历史厚重感。
  《苏州近代建筑考》体现了苏州近代建筑新旧并存、中西融合的多样性与丰富性。近代苏州虽不似明清时期那般显赫,但毕竟是闻名全国的人间天堂、园林城市、鱼米之乡,物产丰富,适宜生活,加之紧邻上海,交通便捷,故成为达官贵人们的首选之地。国民党政要吴忠信的吴家花园、蒋介石之子蒋纬国的丽夕阁、著名律师席裕昌的天香小筑、东山富商金锡之的春在楼以及叶楚伧、顾祝同、叶圣陶、严家淦等的故居齐集苏城。他们或改造旧屋,或亲自督造,或自己设计,以致近代苏州建筑得以开风气之先,涌现了风格迥异的建筑。将苏州传统技艺发挥到极致的,莫过于东山春在楼,俗称雕花楼,“将砖雕、木雕、石雕和泥塑、彩绘、花窗、铺地等不同建筑工艺巧妙地融合在这一建筑群落中”,尽显苏州香山帮工匠的高超技艺与金氏的丰厚财力。耗资17万银元,动用250多名工匠,历时五年建造的雕花楼已然是一件精雕细琢的工艺极品,被列入全国文物保护单位。西风东渐,继承传统的同时,苏派建筑吸取西洋建筑艺术的养分,例如吴家花园既有欧式风情的西式建筑,又有苏式园林的湖石假山、花厅长廊、碧波亭子,成为苏州为数不多的中西合璧的民国建筑。而东吴大学、萃英中学、桃坞中学等教会学校建筑,以及圣约翰堂、使徒堂等一批西式建筑则是西方宗教与文化渗透中国的产物,赋予了苏州建筑新概念。建筑风格代表了一个民族的审美情趣和地域特征,多样性建筑风格并存,折射了近代苏州开放、包容、创新的城市性格。
  《苏州近代建筑考》具有较高的历史人文与艺术价值,体现历史的厚度与岁月的温度。建筑不仅是遮风挡雨的场所,更是人们的身心栖息所在,建筑也因其主人的参与被赋予了灵魂。苏州名人宅院林立,彰显了苏州历史人文的深厚与独特的城市地位。民国时期,吴振声与其兄吴子深、吴秉彝,弟吴似兰是齐名于苏沪一带的画家,上世纪二十年代吴家兄弟买下南起景德路、北至西百花巷地段的十进旧房子,自行设计,请香山帮匠人姚琴记营造厂建造花园别墅,吴氏兄弟在此设立“娑罗花馆”“娑罗画社”,旨在“联系吴中艺术家,发扬国粹,切磋艺事”。“未厌居”是叶圣陶以多年笔耕所得营造的,既为侍奉母亲安享晚年,又在这里静心创作,然而抗战爆发后他不得不再次离开家乡。上世纪八十年代叶圣陶的“未厌居”转身为苏州杂志社,成为文坛一段佳话。位于五卅路的金城新村是上世纪三十年代中期建造的高档独栋别墅群,系金城银行高级职员住宅区,1949年4月27日苏州解放,之后粟裕、张震率领解放军第三野战军驻扎于此,指挥解放上海战役。春在楼的木刻浮雕出于香山木雕艺人周云龙之手,为研究中国近现代民间雕刻艺术传统、地方流派和技法难得的实证。
  《苏州近代建筑考》除文字介绍外,配以相关房屋照片、建筑平面图,以及反映房屋历史的契约文书档案,使全书文图相互佐证、相得益彰。编者以严谨的治学态度考证每一幢房屋,围绕一个“考”字,追本溯源,通过实地走访和考查,深度分析房屋的建筑流派、风格、特点和工艺,解读近代苏州建筑文化。同时通过史料的梳理,研究房屋的前世今生和宅主的更迭及其生平事迹,这种建筑实例和档案史料相结合的编写方法,无疑增加了《苏州近代建筑考》的真实性、权威性与生动性,彰显了它的史料价值与学术价值。
  建筑无言,承载岁月沧桑,记录社会变迁,传承建筑工艺。时光刻下的印痕与宅主留下的逸闻,让历史以另一种面貌复苏,让建筑恢复生命。《苏州近代建筑考》就是这样一部建筑史的画卷。


《苏州近代建筑考》   唐小祥 主编苏州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版权所有©苏州大学图书馆、江南文化研究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