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之夭夭欧洲风
高福民( 苏州日报.2017/4/14 )
[标签] 苏州版木刻年画;桃花坞木刻;文化交流
[正文]
 
  春节前,几位文化朋友相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自然成为热门话题。王稼句和周晨两位提供了一个新资料:欧洲皇宫、城堡、庄园发现了一批十八世纪上中叶的苏州版木刻年画,这些桃花坞木刻年画早期遗产在当时欧洲一轮造园运动中,作为壁饰张贴上去,至今原封不动展示在那里,形成了一道风景线。深入探究,不由啧啧称奇,十七世纪时,苏州版木刻年画作为彩色套版技术曾经影响日本浮世绘,之后又作为中国外销画与外销瓷以及造园的元素及技法一起登陆欧洲,成为欧洲时尚潮流。举数例如下:
  德国利克森华尔德城堡,靠近莱比锡和德累斯顿。城堡建于1722年至1726年之间,被称为是德国最有代表性的巴洛克时期建筑之一。由当地萨克森国王奥克斯特二世(1670-1733)时所建。位于二楼的“中国厅”,四周墙壁贴饰了34幅尺寸为110×55cm的苏州版木刻年画,木刻和手绘各占一半,镶嵌在长方形绿色木框内,排列整齐。《春联仕女图》《韩湘子度韩愈图》《红叶题诗图》,手绘的如《凤阁仕女图》《渔妇携童图》《莺莺烧夜香图》,题材大多未见过。
  德国沃利茨宫廷花园,位于德国安哈尔特州一个叫德绍的地方。建于1769年至1773年,由利奥波德·弗里德里希·弗朗茨王子出资建造,是德国首座,也是至今世界上保存最好、最大的英国式庭园建筑,今为美术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为世界文化遗产。沃利茨城堡的“中国厅”共有两间12幅苏州版木刻年画作壁饰装潢。第一间分别是《苏堤春晓图》与《牛郎织女图》、《麒麟送子图》与《仕女育婴图》、《美女观花图》与《桌上婴儿图》,第二间分别是《白堤全景图》与《深宫秋兴图》、《把戏图》与《儿孙福禄图》、《姑苏万年桥图》与《聚宝盆图》。
  德国宁芬堡皇宫浴池亭阁,位于德国慕尼黑,巴伐利亚的皇宫。
  始建于1664年至1675年,其后曾修建和改建。公园中矗立多间亭阁,以中国版画作壁饰装潢的浴池亭阁是其中之一。大约1758至1763年间,浴池亭阁的卧室镶贴了30余幅苏州版木刻年画连成的壁纸,但半个世纪后又被真正的壁纸——中国广州出产的山水人物壁纸覆盖,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整修卧室时,才在广州壁纸之下发现了原来的苏州版木刻年画,于是移到旁边另一休憩室,重新贴饰展示。现在一整面墙壁有12幅苏州版木刻年画,如《玉簪记》《琵琶记》《白蛇传-水斗》《武松打店》等,大多是以排线法模仿西洋铜版画透视、明暗效果的西风版。
  英国弥尔顿宅,位于英格兰剑桥郡。1744年费滋威廉伯爵三世成婚,由其安娜夫人引荐当时德高望重的英国建筑师亨利·福利特克洛特受聘负责弥尔顿宅的扩建整修,“中国卧室”一并规划完成。18世纪以来,弥尔顿宅保存了原貌,其中包括位于二楼的“中国卧室”的四面墙壁贴饰大小不一、大多为110×64cm或70×90cm的画共81幅,而其中的苏州版木刻年画居多。苏州版木刻年画的墨版套印敷彩有三种类型,一种是色彩平涂,一种是以饾版的方法即渐层色泽表现衣褶的深浅,还有一种即西风版。
  其中西风版中有许多静物画,内容为花篮、花瓶、丝巾、扇子、眼镜等苏州特产及印有乾隆年款的历书。
  英国盐车庄园,位于英国西南端海岸的普利茅斯。1712年至1957年,派克家族一直居住于此。这座城堡及公园被认为是英国保存得最好的乔治时期(1714-1830)建筑物。庄园共有4个房间,以中国图画作壁饰或壁纸,其中“更衣室”的壁面主要有20幅苏州版木刻年画,每幅108×88cm,连接而成,内容为《李端端与崔涯图》《凤仪亭貂蝉与吕布图》等;“书房”由大小不等的画共60幅组合而成,作品来源中国苏州、广东皆有;“中国卧室”及“镜厅”主要是模仿苏州版木刻年画的广东外销画。
  奥地利埃斯特哈希皇宫,位于奥地利与匈牙利交界的艾森施塔特。始建于13世纪后期,1622年由来自匈牙利的埃斯特哈希家族购买和拥有。埃斯特哈希家族对文化、艺术大力支持,其中音乐家海顿(1732-1809)从1762年开始,在此地创作并居住了将近40年。皇宫内有一大一小两间以苏州版木刻年画作壁饰的“中国会客室”。小会客室有18幅分成《采莲仕女孩童图》《梅花仕女孩童图》和《新年集庆图》各三对,由左右两幅合成,尺寸110×108cm,这是尺幅最大的苏州版木刻年画。如此尺幅与画面,足以证明是特地为欧洲式建筑壁饰设计和构图的。《新年集庆图》中门上张贴着对联:“麟儿集庆新年瑞”“凤子欢呼乐岁终”,对联旁分别用较小字体署名画店及画家名字:“姑苏信德号”“吴门管瑞玉”。大会客室壁面则是中国花鸟画,也是苏州的产品。
  2011年,台北故宫博物院举办了一场《康熙大帝与太阳王路易十四特展》。一份泛黄的复印件引来了许多参观者驻足:“获知在陛下身边与国度中有众多饱学之士倾力投入欧洲科学,我们在多年前决定派送我们的子民,六位数学家,以为陛下带来我们巴黎城内著名的皇家科学院中最新奇的科学和天文观察新知……”那是1686年,欧洲人的“中国热”方兴未艾,法国太阳王路易十四派遣多位科学家从海路奔赴神秘的中国,而致信大清康熙帝。
  据考,1695年,也就是清康熙三十四年,伦敦举办了苏州版木刻年画拍卖会,吸引了大量人潮,也造成轰动,由此使购买苏州版木刻年画作壁饰成为时尚。最早流传至欧洲的版画是传教士带出去的,因需求快速增加,拍卖、订货才接踵而至。当时既有“西风东渐”又有“东风西渐”。后来,中西接触史上发生了有名的“礼仪之争”,大清门户重新关闭,外患内忧,国运衰落,苏州版木刻年画在太平天国兵燹中毁于一旦,桃花坞年画经历了一个半世纪艰难的转型。
  从这些地方收藏的苏州版木刻年画中给我们的启示是,研究文化和历史,需要具有开放的眼光,而不是受陈旧观念束缚,使我们一叶障目。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城市文化价值内涵,更多地融入生活和时代,才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梅花仕女孩童图》


 《新年集庆图》


《采莲仕女孩童图》


《李端端与崔涯图》


 《凤仪亭貂蝉与吕布图》


[阅读]:原文
  
 
     

版权所有©苏州大学图书馆、江南文化研究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