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有海岛吗?
海岛传奇——“承天寺”古树伴古井

[标签] 张士诚;承天寺;北寺塔;东西海岛;问答;吴文化问答
[正文]
    一个石库门,一棵孤独的老树,一幢民国别墅,一块残碑,一口古井,甚至一个地名,都能引起我的感兴。您把历史,一个地方的历史与人物罗在胸中,您是快乐的,又是悲伤的。您为偶遇而快乐,您也为失之交臂甚至不能生在同一个时代而悲伤。专诸巷,您再也看不到勇士专诸,制砚名家顾二娘。耦园,徜徉着钱穆的耦园已经不再,埋首写作的陆文夫已经不再。曹胡徐巷八十号,也曾是钱穆的居所,顾家花园,顾颉刚还在么?纪果庵呢?不是也曾在顾家的客厅里住了数月,还有叶家弄5号的别墅。物是人非,物非人也非,每走一处都是传奇,每一个坟墓下都是一部长篇小说。在苏州二千五百多年悠久历史的古城里,每一步都承载了厚重,每一处都有历史的回响。
    那天远远看见一棵树,能从远处看见,必是大树,还是银杏呢?拐几个弯,走近了,好大一棵树啊。看地名,东海岛。
    苏州居然还有这样奇怪的地名,海岛?哦,那边还有西海岛呢。承天寺,东海岛,西海岛,在北寺塔西边的小巷里,这三个地名组合成了一个方圆不大的地盘。一棵大银杏树是这里的标杆,银杏树不过十步之遥,是一口泉水清澈的古井。
    “承天寺”古树伴古井苏州怎么会有海岛这样奇怪的地名呢?周围的居民,你们可是真真确确的“岛民”呢!海上蓬莱方丈瀛洲曾经在这儿驻足?请教这些“岛民”,他们也一问三不知,不知,您就住这儿一世,还结婚生子并已经垂垂老矣?就没有一丝好奇来探究一下地名的来历?愣是没有。苏州人,要怎么说您才好?苏州的文献这么丰富,找找不就行了?他们告诉我,这里是承天寺,过去痕迹还有,解放后做了工厂。别的就不知道了。
    总是工厂或者机关,好房子铁定机关霸占,旧房子留给工厂。追溯上去,这些房产其实都是私产,一夜之间,被共了产,都成了公产。一旦房子成了工厂,就等于是彻底毁了,还有哪怕一点承天寺的佛国味道。就这棵阅尽沧桑的老树和旁边的幽幽古井,是含蓄而沉默的,周围在变化,没有影响到它们,它们什么都明白,却是无言以对。
    把镜头推到五百多年前的元末——
    北寺塔、承天寺、东西海岛……所有这些,都是张士诚,这苏北私盐贩子发迹后的宫殿。宫殿里有一个大的湖泊,北方蒙古人叫海子,海子的中央,有东西两个土堆成的小岛,东边的叫东海岛,西边的叫西海岛。
    原来如此, 居然一下子踏上了张士诚的宫苑禁地。
    吴王张士诚宽厚多仁,赋税轻敛,在自己的宫殿里与女眷上海岛玩玩,本没有什么,可惜同一个时代,群雄并起,别的尚不在话下,偏偏还有朱元璋这样的狠角色虎视眈眈。
    太祖吴元年十月,张士诚的皇帝梦即将终结,皇后刘氏与诸妾在齐云楼自焚,这里的海子也行将铜驼荆棘,鞠为茂草。
    海子没有了,海岛也成为陆地,江山留胜迹,后浪推前浪,剩下地名还在,  承天寺残址位于承天寺前35、36号。《吴地记》载:寺创于梁天监时,传为梁时卫尉卿陆僧瓒故宅,因见祥云重重所复,请舍宅为重云寺,台省误书为重元,故初名重元寺。民国《吴县志》载:“张融宅陆慧晓宅并在承天寺”。唐时为广德重玄寺,韦应物在苏作《登寺阁诗》云:“时暇陡云构,晨霁澄景光,始见吴都大,十里郁苍苍,山川表明丽,湖海吞天荒”,即指此寺。钱氏时,又加缮葺,寺中有别院五:永安、净土(禅院)、宝幢、龙华、圆通(教院)。据宋平江图载,西侧前后有园通、普贤、福昌三院,东侧前后为宝幢、水陆两院。所谓宝幢,旧称药师院,曾有钱塘僧道赞,作紫坛香百宝幢,复以殿宇而成。宋初改承天,也称天宣寺、中禁寺、双峨寺。宋太宗御书经文敕寺刻印,颁布全国,后石佛阁、经楼火烧全毁。宋宣和中禁寺观桥梁名不得用天圣皇王等字,改称能仁。元称承天能仁寺。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复新,建万佛阁,铸铜钟重1.8万斤。元末张士诚据苏之初作王府之用。相传张士诚王府行宫三面是水,行宫分东、西两宫,即今东海岛、西海岛命名之由来。
     民国时期,国民党青年军二○二师在寺驻军养马。解放前后,寺僧吸大烟,拆卖大殿木料。1958年,折价售给东吴、光明丝织厂。1985年,为苏州花线厂厂房。当时尚遗有大雄宝殿的方形石头庭柱两根,刻有龙头吐水,石雕荷花殿及后斋堂翻轩屋架未动,如今全已翻建为民居。现仅存银杏与古井,银杏树树龄530年,树高约12米,树周长3.64米。为后人留下凭吊的遗迹。
 
相关阅读:
 
1. “承天寺”古树伴古井
 
     承天寺残址位于承天寺前35、36号。《吴地记》载:寺创于梁天监时,传为梁时卫尉卿陆僧瓒故宅,因见祥云重重所复,请舍宅为重云寺,台省误书为重元,故初名重元寺。民国《吴县志》载:“张融宅陆慧晓宅并在承天寺”。唐时为广德重玄寺,韦应物在苏作《登寺阁诗》云:“时暇陡云构,晨霁澄景光,始见吴都大,十里郁苍苍,山川表明丽,湖海吞天荒”,即指此寺。钱氏时,又加缮葺,寺中有别院五:永安、净土(禅院)、宝幢、龙华、圆通(教院)。据宋平江图载,西侧前后有园通、普贤、福昌三院,东侧前后为宝幢、水陆两院。所谓宝幢,旧称药师院,曾有钱塘僧道赞,作紫坛香百宝幢,复以殿宇而成。宋初改承天,也称天宣寺、中禁寺、双峨寺。宋太宗御书经文敕寺刻印,颁布全国,后石佛阁、经楼火烧全毁。宋宣和中禁寺观桥梁名不得用天圣皇王等字,改称能仁。元称承天能仁寺。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复新,建万佛阁,铸铜钟重1.8万斤。元末张士诚据苏之初作王府之用。相传张士诚王府行宫三面是水,行宫分东、西两宫,即今东海岛、西海岛命名之由来。
     民国时期,国民党青年军二○二师在寺驻军养马。解放前后,寺僧吸大烟,拆卖大殿木料。1958年,折价售给东吴、光明丝织厂。1985年,为苏州花线厂厂房。当时尚遗有大雄宝殿的方形石头庭柱两根,刻有龙头吐水,石雕荷花殿及后斋堂翻轩屋架未动,如今全已翻建为民居。现仅存银杏与古井,银杏树树龄530年,树高约12米,树周长3.64米。  
 
2. 张士诚
 
    张士诚(1321年-1367年),原名张九四。元末位于江浙一带的义军领袖与地方割据势力之一。兴化白驹场人(今属盐城大丰市)。
    在元朝末年抗元起义领袖中,有"(陈)友谅最桀,(张)士诚最富"之说。因受不了盐警欺压,与其弟士义、士德、士信及李伯升等十八人率盐丁起兵反元,史称"十八条扁担起义",他为首领。袭据高邮,自称诚王,僭号大周,建元天佑。
    张士诚是灭元的盖世功臣,而后期,张士诚的弟弟兵败被朱元璋俘虏,张士诚在朱元璋、已经投降元朝的方国珍和元军三方夹击之下伪降元朝,攻打江南元朝地主武装,不久再度公开反元,最后亡于朱元璋政权。之后被押解至明朝都城应天府(今南京),张士诚因对朱元璋说:"天日照尔不照我而已"惹怒朱元璋,被其斩首。时年47岁。
 

承天寺残址1


承天寺残址2


承天寺残址3


承天寺残址5


承天寺残址6


[阅读]:原文
  
 
     

版权所有©苏州大学图书馆、江南文化研究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