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子胥

[正文]

    伍子胥(?-公元前484),名员,字子胥,楚国太师伍奢次子。吴王僚五年(公元前522)奔吴。助阖闾夺取王位,被任为行人,规划建设阖闾大城新都(今江苏苏州),改革图强,举荐孙武为将,攻楚、伐越、败齐,以功封于申,又称申胥。后因谏诤吴王夫差与越国议和并停止伐齐,被赐死。

生平简介

    伍子胥的父亲伍奢是楚国太子建的太傅,太子建被奸人所诬陷,伍奢也受到了牵连。伍奢被囚时,楚平王要伍子胥与其兄伍尚前往迎救,否则便杀了他们的父亲。伍子胥料到楚平王欲杀其父子,劝其兄伍尚勿往,留有用之身为父报仇,但伍尚不忍见父亲被害而不救,还是前去相救,果然不久就和伍奢一起被杀了。此时伍子胥欲逃往吴国,奈何路途遥远,只好作罢。之后他因太子建在宋国,遂投靠之,但宋国内乱,只好与太子一起奔郑。在郑国,太子为了和晋国联合谋反的意图被郑国君主知晓而被杀,最后子胥只好奔吴。途中过陈国欲出昭关到吴。楚平王悬赏捉拿伍子胥,叫人画了他的画像,贴在楚国各地的城门口,嘱咐官吏加强盘查。伍子胥逃到吴楚两国的交界昭关时,昭关上的官吏盘查得很紧,他一连几夜愁得睡不着觉,连头发也愁白了。幸亏遇到一个人叫东皋公,很同情他的遭遇,把他接到家里躲藏。东皋公有个朋友,长得有点像伍子胥,东皋公让他冒充伍子胥过关。守关的人逮住了假伍子胥,而真伍子胥因为头发全白,守关的官吏认不出来,就让他蒙混过关了。伍子胥出了昭关,怕有追兵赶来,急忙往前奔跑,但遇到一条大江拦住了去路。正着急时,江上有个老渔夫划着小船过来,把他渡了过去。过了大江后,伍子胥感激万分,摘下身边的宝剑,交给老渔夫说:“这把宝剑是楚王赐给我祖父的,值一百两金子。送给你,聊表我的心意。”老渔夫回答说:“楚王为了追捕你,出了五万石粮食作为赏金,还答应封告发人大夫的爵位。我不贪图赏金、爵位,怎么还会贪图你的宝剑呢?”伍子胥连忙向老渔人致歉,收了宝剑,告别而去。伍子胥逃出楚国后,白天躲藏,晚上赶路,不久就生病了,此时盘缠用尽,三餐都成了问题,哪有钱治病?只好拖着病躯,沿路乞讨。后人因此将其奉为丐帮始祖。

伍子胥与苏州城

    苏州古城门很多,但胥门保存得非常好,主要是得益于苏州人对伍子胥的热爱和怀念。《吴地记》上说,胥门是因伍子胥而名,有记载的石碑为证。《祥符图经》则谓:“子胥家于此,后以谏死,抉目悬于门,因名。”据说伍子胥自刎之前,请人将他的眼睛悬挂于胥门城门,要看着吴国被越王勾践灭亡。

 
    胥门始建于春秋时期,为吴国所辟八门之一,2500多年来,吴地留下了不少因伍子胥而流行的遗风旧俗。伍子胥被抛尸于江后,百姓感其恩,尊之为涛神。吴地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人们祭祀的并不是屈原,而是伍子胥。《曹娥碑》即有“五月五日迎伍君,逆涛而上,为水所淹”的记载。《清嘉录》上则明确指出,端竿节是东吴之俗,事在子胥,不关屈氏。

伍子胥画像


伍子胥像


伍子胥墓


伍子胥石像


胥门


  
 
     

版权所有©苏州大学图书馆、江南文化研究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