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渔民造迷你七桅帆船
按照1比8制作将放在光福渔港村供游客欣赏
范易( 苏州日报.2017/3/9 )
[标签] 太湖渔文化;七桅帆船
[正文]
    作为太湖渔文化的代表,七桅帆船由于太湖水产资源及捕捞作业模式的变化,如今几乎绝迹,仅存的几艘也只是当作观赏物。为再现太湖的标志物,光福镇渔港村决定“复原”七桅帆船,由渔民蒋金土纯手工打造。近日,这条长3.32米、宽65厘米的“缩小版”帆船已经完成了船身的制作,接下来将进行帆桅的拼接和整船的喷漆,预计近期可以完工并交付给渔港村。
  在蒋金土家中的车库,可以看到一艘成型的船身,按照1比8的标准制作,长3.32米、宽65厘米,其中船的小头36厘米、船艄55厘米。“这艘船是去年11月份开工,船身的造型、设计都是在车库里完成,材质用的是杉木,比较轻便,整条船完工后重量在200斤左右。”今年55岁的蒋金土说,他一般下午开始干活,有时候会忙到第二天凌晨2点多。
  渔民世家的蒋金土从小跟爷爷学做木工,大大小小的帆船修补过不计其数,对七桅帆船的构造了如指掌。蒋金土先从船底做起,船身由一块块木板拼接而成。船舱也跟真船一样,用夹板隔开。“这是玫瑰舱,用来放石灰、纸筋等修补材料。这是伙舱,渔民烧饭的地方,旁边是船员舱,供船员休息。”蒋金土一一介绍船身的构造,从小生活在船上的他对船有种特殊的感情。
  点点渔帆是太湖上的一道风景。七桅帆船是湖面上的“巨无霸”,可抗八九级大风,是太湖捕捞的主力军。不过,随着水泥船的出现以及维养成本等因素,木制帆船逐渐退出了江湖。“现在的渔民出去捕鱼都用小船,大船闲置在渔港里派不上用场,平时还要进行维修保养,每年花费要上千元,这对渔民来说是笔额外开销。”蒋金土介绍,他丈母娘家曾经有艘上百年的七桅帆船,也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分家的时候拆除了。
  “现在苏州太湖只剩下3艘七桅帆船,分别在光福、东山和太湖度假区。”光福镇有关人士介绍,以前七桅帆船都是纯木制,每年要擦三次桐油,一次花费约1000元;每隔二三十年就要大修一次,对于渔民来说,大修一次的费用相当于翻新一套房子。因此,有些渔民就将渔船卖了。这艘迷你七桅帆船做好后,将放在渔港村,供市民和游客欣赏,也是光福留住太湖渔文化元素的重要举措之一。
  2014年,光福镇出台政策,对于渔民打算变卖的闲置渔船,政府可以市场价回收、统一保护,并将开发它们的旅游价值;原先的船主人也会被政府聘用,继续对渔船进行维护,维护费用由政府出。收购后的渔船由政府统一保护,开发旅游资源,同时为每年一届的“太湖开捕节”做好准备。

太湖渔民蒋金土在制造小型七桅帆船。   □ 濮建明   摄


[阅读]:原文
  
 
     

版权所有©苏州大学图书馆、江南文化研究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