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千年地标,姑苏城里最高的古建筑
苏州的十座塔 (二)
苏州市旅游局( 凤凰新闻.2017/2/23 )
[正文]
 
    北寺塔(报恩寺塔)位于苏州火车站的东南面人民路(原卧龙街)姑苏城门面当担。始建于三国吴赤乌年间(公元238-251年),相传是孙权母亲吴太夫人舍宅而建,古称通玄寺。唐开元年间(公元713-741年)改为开元寺。五代北周显德年间(公元954-959年)重建,易名为报恩寺。
    佛教公元一世纪传入中国随之佛塔文化也一并传入,在历经汉化而形成汉传佛教后佛塔由原本的覆钵式塔汉化为楼阁式塔、亭阁式塔,又由楼阁式塔衍生出密檐式塔等。
中国的佛塔种类
    如今北寺塔为 五代后周显德年间(公元954-959年)重建的。(北寺塔塔属)
    按层级分:三十七重塔﹑十七重塔﹑十五重塔﹑十三重塔﹑九重塔﹑七重塔﹑五重塔﹑三重塔等。
    按形状分:方塔﹑圆塔﹑六角形塔﹑八角形塔等,另有大塔﹑多宝塔﹑瑜祗塔﹑宝箧印塔﹑五轮塔﹑卵塔﹑无缝塔﹑密檐塔﹑金刚宝座塔﹑墓塔﹑板塔婆﹑角塔婆。
    按所纳藏之物分:舍利塔﹑发塔﹑爪塔﹑牙塔﹑衣塔﹑钵塔﹑真身塔﹑灰身塔﹑碎身塔﹑瓶塔﹑海会塔﹑三界万灵塔﹑一字一石塔﹑籾塔等。
    按建筑材料分:砖塔﹑石塔﹑玉塔﹑沙塔﹑泥塔﹑土塔﹑粪塔﹑铁塔﹑铜塔﹑金塔﹑银塔﹑水晶塔﹑玻璃塔﹑琉璃塔﹑宝塔﹑香塔。
    按性质意义分:祈福塔﹑报恩塔﹑法身塔﹑寿塔。
    按塔排列位置之样态分:孤立塔﹑对立式塔﹑排立式塔﹑方立式塔﹑拱立式塔﹑分立式塔。
    按样式分:覆钵式塔﹑龛塔﹑柱塔﹑雁塔﹑屋塔﹑无壁塔﹑套筒式塔﹑喇嘛塔﹑楼阁式塔等。
北寺塔上苹果树—— 看的见,吃勿着
    北寺塔因在苏州城之北而得名,北寺塔原为十一层,现为九层,高七十四米,八角形砖木结构,重檐覆宇,气势十分雄伟。
    约在清末民初,北寺塔顶上长了一棵小树,传为苹果树,结有苹果。由于北寺塔高入云霄,远远望去,塔顶似乎有一棵小树,是否结有苹果,也就看不清了。就是结了苹果,也难以采摘,只得望果兴叹。所以民间有句俗语,“北寺塔上苹果树,看得见,吃勿着”。
报恩寺塔由来
    据梁简文帝《吴郡浮海石象铭》称,该寺始名通玄寺,建于三国吴赤乌十年(公元247年)至十三年(公元252年)。唐代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皇上玄宗诏命天下各大郡置寺,以年号为寺名。苏州地方官绅应诏,将通玄寺易名为“开元寺”。北宋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端阳节,报恩寺迎请佛牙舍利,徽宗赵佶写《佛牙舍利赞》一文,并赐寺号“万岁”,寺遂易名“报恩万岁寺”,南宋淳五年(公元1245年),奉名为“报恩万岁贤首教寺”。
报恩寺的磨难
    报恩寺在历史的长河中,兴废多次,饱经沧桑。隋朝灭陈时,寺内刻经石壁和殿堂废毁;南宋金兵南侵时,殿塔俱损;明朝正德年代,宝塔遭雷击起火,殃及卧佛大殿,一夜之间殿塔尽焚坏;
    清咸丰、同治年间,太平军攻占苏州及李鸿章部下进攻苏城,两次战祸,仅宝塔和廖廖数殿残留在废墟之中,围墙损坏,山门改为经道,寺内一度被驻军占据和作弹药仓库。直到清朝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5年)天台宗敏曦高僧来主持寺院时,他的弟子们相继募捐修理,收回被占用的殿阁,把报恩寺称作报恩讲寺。进入民国八年,围墙修葺,但墙内面积仅有60多亩。
    在墙外东西存有散殿四处,法螺寺,无隐寺,塔后还有二山门。在盛宣怀妻庄氏和李朴诚的资助下,重建大雄宝殿,到民国十三年(1924年)才竣工,十七年(1928年)又修复楠木观音殿。报恩寺在民国期间,常常举行传戒仪式,三十年代初,着名人士陈去病也曾在此寺皈依受戒。日军侵占苏州后,大雄宝殿被火烧毁,珍贵文物浮海石像,不知去向,殿前荒地成为日寇屠杀俘虏和平民百姓的场所,尸骨成堆,惨不忍睹。
    北寺塔对苏州人来说是一种乡愁,无论你离开多久,回到苏州看到这熟悉的塔,你的心会告诉你,我回家了。
    俯瞰这座塔,俯瞰苏州,这片土地充满了我们各种依恋。

北寺塔 1900-1910年(法)拉里贝摄


清末画家颜文梁纸板油画北寺塔 30年代作


日军侵华战争期间画报上的北寺塔


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访问苏州,在人民路接驾桥建的一座欢迎牌坊。


夜晚的北寺塔


俯瞰这座塔,俯瞰苏州,这片土地充满了我们各种依恋。


[阅读]:原文
  
 
     

版权所有©苏州大学图书馆、江南文化研究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