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巷中的草根巡抚
( 姑苏晚报.2016/10/9 )
[标签] 程德全;江苏巡抚
[正文]

  读了高钟、高鹏等著的《民国元勋程德全》,每次走过苏州的书院巷,都要多朝江苏巡抚衙门旧址多看几眼,仿佛能听到一个洪亮的川音,在爽朗地对下属部署工作,偶尔还说一两句维护大局的道理,庇护黎民百姓的意义。他就是传奇人物四川云阳程德全,当时是晚清的江苏巡抚。
  本书聚焦程德全的一生,对这一段风起云涌的岁月,给读者一个条清理晰的描述。从文献记载中可以看出,程德全有着表面上草莽英雄的一面。因为在当时,入仕是必须通过科举考试的,而他到了28岁,才不过考取了一个生员,就是俗称的秀才,但未能考取案首,也不是贡生,没有机会被选送到国子监去学习,乡试不中,差不多是高考落第。只是被当时的县令提拔了一个“禀生”,每年能得到四两银子的津贴。后来,他北上,就有点今人的“北漂”味道,似乎是去当旁听生。接受亲朋好友的资助,到北京后剩下29两银子,拿出其中的28两捐了一个贡生,仅余下的一两艰难度日,许多时候似乎只有找朋友蹭饭。后来,找到一点机会,半家教半读。但他是一个自学成才的典范,受到好友叶尔恺等的指点,互相砌磋,学问和见解大进。尤其对东北一带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民族心理以及物产气候,了如指掌,连土生土长的学人官员,都远远不如他熟悉,不及他见解深远。再后来,受到依克唐阿、寿山等的赏识重用,才一步步得到晋升机会。他是一个草根官员,从民间打拼上来的深知民生疾苦的官员。
  有了这样的文化背景,在黑龙江大将军寿山做幕僚的时候,程德全在同沙俄入侵者的斗争中,表现出了大智大勇。在他的斡旋之下,寡不敌众的清军与黑云压城的大敌协议停战,避免生灵涂炭。不料从中作梗者歪曲事实,从中挑唆,说程德全不过是缓兵之计,城中埋伏有精兵正欲反图俄军。敌军大怒,炮轰当时的省城齐齐哈尔。程德全情急之下,扑上敌军的炮口,以死相搏,使得俄军这才深信议和是真,停止炮击。这样客观上挽救了齐齐哈尔十数万军民的性命,避免了屠城。后来,俄军要他做傀儡政府头领,他投江自尽,宁死不从,赢得了包括敌人在内的众人钦佩。
  程德全做江苏巡抚的时候,也与他当年在东北一样,有勇有谋,爱护百姓。从书中翔实的史料可以看出,辛亥革命,武昌首义,收功在江南,转折点在苏州,程德全是推动这一转折的重要人物。这在以往的教科书中是难得发现的。我们都知道,辛亥革命主要是武昌城里的事儿,没有想到富庶的江南,并没有经历过什么炮火硝烟,居然与辛亥风云有着如此之大的关系。从当时的情形看,北洋军在袁世凯的指挥下,攻打武汉三镇,其中汉口和汉阳烧成一片火海,很快被攻占。正在这危急关头,苏州书院巷中坐镇的当时巡抚程德全审时度势,宣布“和平光复”,并且在几天之内带动东南六省独立,而且基本上都是苏州“和平光复”的模式再版。程德全不仅以苏州模式带动了江苏及其东南沿海六省独立,更重要的是他以苏州藩库预存的数十万两白银做军费,组建“江浙联军”,进攻南京。在汉阳失守四天后,南京光复,岌岌可危的辛亥革命由此转危为安。用天气做比方,那就是随着汉口汉阳被北洋军精锐攻克后,已经变成多云转阴的形式了,但随着南京的攻克,天空放晴。最终,促使袁世凯接受共和,迫使清廷逊位,辛亥革命得以完成。程德全是这期间第一个主动投身革命的清政府高级官员。他的敢于挡炮口,与他苏州和平光复,以及炮轰南京城,其实是一脉相承的,那就是不顾个人安危利益,以天下百姓生命生计为重。正是基于他的重大贡献,他才被孙中山委任为中华民国第一任内政部长。他是草根出身,他比一般人更懂得炮火只会让更多的无辜百姓遭殃,而和平,不折腾,大局为重,才是天下苍生的福音。齐齐哈尔人至今感激程德全,同样,苏州人民也不会忘记这个草根传奇的巡抚。
  作为著名辛亥革命历史权威教授章开沅先生的高足,高钟教授承担了江苏省社科重点课题《辛亥革命苏州和平光复模式研究》,用材料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对史学上的空白,有了深入的研究和创见,难能可贵。


[阅读]:原文
  
 
     

版权所有©苏州大学图书馆、江南文化研究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