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植吴文化 建设新吴中
刘薇洁;黄继山;范易( 苏州日报.2016/7/26 )
[标签] 发展主题;传统文化;重点改革
[正文]
  7月25日,中国共产党苏州市吴中区第四次代表大会开幕。中国共产党苏州市吴中区第三届委员会工作报告高度总结了“十二五”时期吴中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并为未来五年指明“根植吴文化、建设新吴中”的主题导向。
  太湖是江南之母,吴中是太湖之心。太湖地区是古吴文化的孕育发源地,吴文化的博大隽永、源远流长,是吴中发展车轮的不竭动力。勤劳勇敢的吴地儿女,在吴中大地创造了以园林、古镇、古村为代表的物质文化遗产,也创造了以香山帮建筑技艺、昆曲评弹、苏绣缂丝、核雕砖雕等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澹台灭明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以范仲淹为代表的忧乐文化,以蒯祥为代表的工匠文化,以席氏等洞庭商帮为代表的商业文化,以暴式昭为代表的廉洁文化,以太湖游击队为代表的红色文化等等,至今仍以文化人、熏陶民风,成为吴地百姓的精神之根。
  中共苏州市吴中区三届委员会报告中提出,今后五年吴中的发展主题导向是“根植吴文化、建设新吴中”。对当代吴中人来说,“吴文化”既是物质层面的“山水苏州”,也是精神层面的“人文吴中”。新吴中是“强富美高”新江苏新苏州在吴中落地的具体实践,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吴中探索。
 
  创新驱动迈上全新台阶
 
  “这个母排乍一看有点像铁板做成的,其实不然,每一个用十几层紫铜片叠加而成。在新能源汽车里面运用的时候,可以代替很多传统的线束。”苏州瑞可达连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瑞可达)技术中心副主任游华正在向大家介绍一款公司研发的新产品。
  创立于2006年的瑞可达是一家以研发生产电子元件及组件、光电连接器、传感器等产品为主的高新技术企业。今年1月份,企业正式搬迁至吴中经济技术开发区吴淞江科技产业园内,现在已开始进军新能源汽车、国防军工、工业控制等领域,寻求新的转型和升级。
  瑞可达的成长历程,只是吴中区众多企业科技创新、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十二五”时期,吴中区实施“创新驱动”核心战略,将科技创新作为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和贯穿经济发展的主题。围绕“苏南自主创新特色区”和“知识产权强区”两大目标,突出“高新产业、高端人才、创新载体、知识产权和科技服务”五个抓手,全面推进科技创新引领发展上新水平。
  未来五年,吴中区将全面实施先进制造业发展、智能制造行动计划等一揽子“实业兴区”意见,大力发展“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推进传统产业的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提高制造环节的质量效益,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三大布局”描绘美好蓝图
 
  2015年11月12日,“江苏省吴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正式获批。地处苏州城南的吴中高新区下设长桥街道,面积15.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0万,拥有京杭大运河、澹台湖、宝带桥、蠡墅老街等自然人文景观,201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9亿元,是吴中区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活动中心,也是吴中区的“中心城市核”。
  “中心城市核”是吴中区一核一轴一带“三大布局”的组成部分。它以长桥、城南为中心,辐射越溪、郭巷、太湖新城和木渎等片区,是吴中产城融合、紧凑集约、建设精致、产出高效的主阵地。“一轴”则为先进制造轴,以甪直、胥口为两端,串联开发区吴淞江科技产业园、综合保税区、旺山工业园、东太湖科技金融城和木渎金桥、临湖装备产业园等产业带,纵贯吴中东西,是对接《中国制造2025》、实施“实业兴区”战略的主战场。“一带”为生态文旅带,以环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和5A级景区为主体,涵盖度假区(香山、金庭、光福)、吴中太湖旅游区(东山、旺山、穹窿山)以及临湖、横泾、藏书等区域,既是全市全区重要的生态敏感区,又是吴中传统文化集聚地、旅游资源密集区,更是吴文化传承、产业结构转型、城乡一体发展的主引擎。
  “一核一轴一带”生产力布局,以主体功能区为划分依据,以生产力要素集成集约、高效利用为目标,是新常态下从条块分割的“行政区经济”向协调联动的“经济区经济”升级的内在要求。中心城市核、先进制造轴、生态文旅带三者互相依存、互补互促,是吴中发展的重要支撑。
 
  “四大红利”推动重点改革
 
  江苏省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及配套政策已出台两年多,对生态红线的保护逐步规范化、法制化,省环保厅和财政厅对江苏省生态红线区域进行了一次全面监督管理考核工作。今年1月,这份“成绩单”公布,吴中区在参加考核的所有省辖市和下辖县(市、区)中排名省内第二。
  吴中区是苏州山水的精华所在和吴地文化、太湖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全区拥有1486平方公里太湖水域、184公里太湖岸线,分别约占整个太湖水域面积的五分之三、太湖岸线的二分之一。全区陆地面积的10%为禁止开发区域、37.6%为限制开发区域,禁、限制开发区域近区域陆地面积近一半,特别是沿太湖的乡镇面临着极其严格的区域规划和产业限制。按照中央“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的要求,全区生态红线保护区域占全区国土面积的87.1%,占比列全省第一。将生态文化资源转化为产业经济红利是吴中区推动重点改革事项转化“四大红利”的重要组成。
  未来五年,落实把生态文化资源转化为产业经济红利,把低效存量土地转化为转型空间红利,把组团经济实力转化为统筹集聚红利,把大量常住人口转化为人力资源红利的“四大红利”,将成为吴中实现“三大布局”的基本路径。
 
  厚植文化提升发展内力
 
  “十二五”以来,吴中区围绕“山水苏州、人文吴中”目标定位,坚持“发展保护两相宜、质量效益双提升”工作导向,大力实施“四轮驱动、四大板块”发展战略,地区生产总值由602.3亿元增至950亿元,年均增幅9.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翻番至121.1亿元;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39.6亿元,是“十一五”期间的2.4倍;进出口总额533.6亿美元,其中出口339.8亿美元,分别是“十一五”期间的2.3倍、2.4倍。国有、集体经济所有者权益分别达496亿元、179亿元,是“十一五”期末的4倍、1.83倍。农村村均稳定收入超1200万元,户均分红5260元,较“十一五”期末全部翻番。第二届中非民间合作论坛、第四届中欧政党高层论坛、首届世界语言大会、第四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央视中秋晚会、第九届江苏省园艺博览会等一批重大会议和活动在吴中成功举办,习近平、李克强、刘云山、刘延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分别出席,太湖吴中成为国家一张外交名片,美誉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站在新的起点上,未来五年,吴中人将通过拼搏,达到这些发展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左右;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280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达55%左右,现代农业发展水平高于9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50%;万元GDP能耗下降率、二氧化碳排放削减率、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率等指标均达到上级要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7.6%、9%;每千名老人拥有各类养老机构床位45张;法治建设满意度、公众安全感均达92%以上……
  面对新形势,肩负新使命,未来的五年,在“山水苏州、人文吴中”的美好蓝图下,吴中将以“根植吴文化、建设新吴中”为主题导向,全力推进“三大布局、四大红利”战略重点,全面深化重点改革事项,着力彰显城乡一体、文旅融合、绿色生态品牌特色,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为全面建成区强民富、城乡协调、文明和谐的小康社会而不懈奋斗。

 


千年宝带桥与斜港大桥


鸟瞰吴中


东太湖科技金融城


科沃斯机器人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大美太湖


全国文明村——旺山村


[阅读]:原文
  
 
     

版权所有©苏州大学图书馆、江南文化研究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