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化网站--首页
     
 
苏城“店联”掠影
阿坤( 凤凰网.2018/3/7 )
[标签] 苏州文化;苏式生活;楹联

漫步在苏州街头,时不时能看到不少的商店悬挂在店门口和店堂里的“店联”,细细读来,品味一番,甚感有一股浓浓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时,有两副“店联”让我印象极深,至今还清楚记得。一副是在齐门街上一爿酒店里的对联,联云:“顾客十位八位请入座; 美酒一两三两可尽兴。”横批是“适而可止”。此店联妙在体现了店主实事求是的商业道德,既拉生意又作规劝,奉劝顾客千万不要过度饮酒。另一副对联是在道前街上的“童葆春药店”,那时这个药店为了改进服务态度,首创了“不夜店”。打烊后,店门口仍开有一个小窗口,点亮一盏小红灯,旁边挂了一副对联:“三更到来三更卖;半夜敲门半夜开。”为应急病人解决了不少困难,当时苏州媒体还对此商业新风进行了报道。

给我印象颇深的是,苏州古城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许多商店都时兴张挂一些店联。如:观前街上有爿亨得利钟表店,就挂过“滴答催人思奋进;叮当报点促登程”的对联。这街上还有一爿光明眼镜店,也挂过“好句不妨灯下草;高年能辨雾中花”的店联。还有一家皮鞋店,也挂过一副对联:“由此登堂入室; 任君步月凌云。”这些店联既生动形象,又俏皮诙谐,而且都与自己商店出售的商品有关,因而受到商家和顾客的好评。人民商场当时是苏州最大的一个商场,那时也挂有许多的店联,我记得的有:“百货百美,百挑不烦;千客千意,千问不厌。”“笑微微接待笑微微售货; 乐滋滋而来乐滋滋归去。”这些店联,使人读了有一股春风扑面之感,心情十分舒畅,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那个时代苏州店家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善待顾客的时代印记。

那时东中市街上有不少茶馆,我记得其中有一家就有一副对联:“松涛烹雪醒诗梦;竹院浮烟荡俗尘。”这店联是镌刻在两块木板上的,黑底绿字,十分醒目,颇有古朴的诗意和风雅。

对联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传统形式,被商家用来布置店堂,既可美化店面,又可作商品宣传,可谓是一举几得的事。所以如今在苏州一些商店,尤其是一些老字号,仍会认为有没有一、二副对联,文化品位是不一样的。所以,“店联”这一传统文化,千百年来,一直受到苏州商家的青睐,即使到了今日,这一文化习俗仍为不少商贾沿袭着,依然喜欢在店门口或者店堂里挂上一、二副“店联”。如太监弄里的得月楼酒家,店门口的一副对联,是书法家费新我撰写的:“吴地明厨远来近悦;琼楼玉宇醉月飞觞。”对联制作精良,红漆底版,字体描金,非常引人注目。邻近的王四酒家也有一副对联,是常熟翁同龢写的:“带经锄绿野; 留露酿黄花。”十全街上有爿“老苏州茶酒楼”,店门口挂的对联是:“天涯客来茶当酒;一见如故酒当茶。”因为店里经营亦酒亦茶,所以上下联里有酒有茶。

如今苏州城里开了不少的茶庄,倒是家家都挂了对联,宫巷口有家春蕾茶庄,店堂里挂了两副对联,一副用它的店名作联:“春茗怒发祥瑞草; 蕾苞含放丰裕年。”一副是“世间绝品人难识;闲对茶经说古人。”凤凰街上有爿叫一品香的茶庄,有一副对联:“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七碗茶。”十全街上有家茶艺馆,门口也挂了一副对联:“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来喝杯茶; 做人难做事苦苦中作乐来叙衷肠。”等等。

古城苏州实在是个“楹联之都”,不要说去任何一个园林或风景区,时不时都能瞥见到一副副充满诗情画意的对联,就是那些坐落在街头的小桥,也都会镌刻上一副说古道今的“桥联”,更不要说,到了春节十有八九的家门口张贴的门联了。所以,我觉得,苏州对对联这一传统文化的承袭,与当今苏州人“崇文”的文化意识和浓郁的苏州文化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阅读]:原文
 
     扫一扫,更多精彩就在: 吴文化网站--首页吴文化网站        吴文化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