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化网站--首页
     
 
复社肇始尹山土山
施晓平( 苏州日报.2017/12/15 )
[标签] 文社;复社

成立于明崇祯二年(1629)的复社,是明末清初我国读书人结集而成的一个著名文社,虽然只存在了23年,但聚众之多、影响之大,为世所罕见。它继承了东林党人反抗黑暗政治的传统,跟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进行斗争,主张改良政治,在历史上传递过不小的正能量。有学者认为,复社有组织、有条规,能够干预地方及朝政事务,是我国近代政党的雏形,其历史地位非同一般。

然而,这个文社成立大会的举办地点却是个历史之谜。经多方考证,最近这一谜团找到了答案:就在苏州城南的尹山土山上,今属吴中区郭巷街道境域。

复社由江北匡社、中州端社、松江几社、莱阳邑社、浙东超社、浙西庄社、黄州质社与江南应社等十多个社团联合而成,发起人是《五人墓碑记》的作者、明末太仓文人张溥(1602-1641)。根据明末清初理学家、文学家陆世仪的《复社纪略》,张溥痛感于“自世教衰,士子不通经术,但剽耳侩目,几幸弋获于有司,登明堂不能致君,长郡邑不知泽民”,于是联络四方人士组成文社,主张“兴复古学,将使异日者务为有用”,取名为“复社”。其成员多达3000余人,包括太仓吴伟业、陆世仪,吴县(今苏州)杨廷枢,长洲(今苏州)文震孟,常熟钱谦益,昆山顾炎武、归庄,如皋冒辟疆,归德府(今河南商丘)侯方域,浙江余姚黄宗羲等。

提到复社,就不得不提尹山,因为这个文社的第一次大会或者说成立大会是在尹山召开的,时间是明崇祯二年(1629)。但到底在尹山的什么地方?正史和《复社纪略》等相关书籍都没有明确记载。

有关尹山的概念,古代有三层含义。第一层范围最小,就指尹山土山。这座土山位于大运河东侧约400米处,是一个高约15米、东西长约120米、南北宽约80米的斗笠形、平面呈椭圆形的土墩,尹山土山周边和山上曾建有一座规模宏大的寺庙,叫崇福教寺,简称崇福寺,俗称尹山寺,所以这座土山又被称为大寺山;第二层含义范围居中,是指尹山土山一带及一旁的村镇;第三层含义范围最大,指尹山乡,范围与今天的郭巷街道大致相当。

从上述三层范围看,复社第一次大会在尹山土山上召开的可能性最大。理由有三:

一是许多说“在尹山”的古迹其实都在尹山土山上。比如明代福建建宁知府施宗义和他的玄孙、云南姚安知府施悌的墓,实际在尹山土山的西南山脚,地方志就说是在“尹山西麓”;

二是复社第三次大会虎丘大会在虎丘山上的虎丘寺召开,似乎证明复社希望在建筑较多、环境宁静优美、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开会。恰好尹山土山有殿宇众多的崇福寺,还有祭祀明代湘阴知县袁政的袁公祠,祭祀孔子弟子澹台灭明的澹台子祠,明代尹山人练埙兴办的义塾,土山周围又有古尹山桥等胜迹,也是个建筑较多、环境宁静优美、文化底蕴深厚的去处;

三是尹山大会得到了吴江县令熊开元的支持,而尹山土山位于苏州城和吴江城区中间,而且靠近京杭大运河,土山四周有环形河,无论苏州城里的文人还是外地的文人赶去都比较方便。

但由于缺少直接记载,上述推测无法作为结论。幸而近年吴中区编纂的《吴中文库》收录了诗人袁学澜(1804-1879)吟咏尹山崇福寺的一首词,题为《零锦词·西江月·同云华、桂龄尹山崇福寺看花》,里面有这样的说明:“复社文坛已渺……明复社诸生,数会文于此……”

袁学澜是清代中后期元和县尹山乡渡桥村(今郭巷街道马巷社区大桥村)人,一生创作诗歌三千首,因能通过诗歌反映史实而被称为“诗史”,故他的诗歌可信度比较高。从客观条件看,袁学澜家离尹山土山不远,去那里游览很方便,同时,当时尹山崇福寺还在,寺僧之间的传承关系并没有中断,袁学澜从他们那里得到的信息应是较为可靠的。

综合上述分析和袁学澜的诗词可以确定,复社肇始之地就是尹山土山。

顺便提一下,尹山虽然靠近吴江,但历史上从未划归吴江,一些资料把复社成立大会地点说成“吴江尹山”,可能是以为吴江县令熊开元支持的活动肯定在吴江境内,其实未必。分析下来,这次会议之所以放在吴江以外召开,而且选择较为安静的地方,很可能是熊开元不想让太多的闲杂人员看到,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因为就在复社成立大会召开前几年,东林党遭到沉重打击,东林书院被拆毁,杨涟、左光斗等著名东林党人被抓,受迫害而死,这对复社来说,无疑是个前车之鉴。

如今,一晃300多年过去了,尹山土山已经因烧窑制砖被基本挖尽,土山上的建筑也已无存。为纪念复社,也为防止今后找不到尹山土山原址,在当地如能立纪念碑,应该是很有意义的。


[阅读]:原文
 
     扫一扫,更多精彩就在: 吴文化网站--首页吴文化网站        吴文化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