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化网站--首页
     
 
陈其弟:编纂丝绸千年文化
眷尔( 城市早八点.2017/12/7 )
    近日,我们得知《苏州丝绸志》获华东地区科技出版社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喜大普奔,遂采访到了《苏州丝绸志》副主编、主要统筹者、苏州市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陈其弟老师。他向我们讲述了整本书的创作缘由、过程及内容。他曾在《苏州丝绸志》编纂工作座谈会上提议:“苏州历来被誉为‘丝绸之府’,因为它的源点在苏州,它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和苏州特色。我们需要编纂一本具有苏州特色的志书,不仅是工业,还要从种桑养蚕开始,直到如今丝绸教育与传承。”
 
    编纂工作历时5年,难度扩大但意义非凡
 
    诚然,当我们翻阅历史,早在4700年前,苏州太湖流域的一套养蚕、取丝、织红工艺便被誉为“世界上原始农业时期最伟大的创造”,而后到了明清便是苏州丝绸的鼎盛时期。陈其弟告诉我们,《苏州丝绸志》编纂工作座谈会采用了他的提议,于是2013年年初,《苏州丝绸志》编纂获得市政府立项,编纂工作就此开启,期间的编纂会议不断开展,编纂工作也不断进行,直至2015年志稿合成,2016年编纂修改、整合出版,2017年正式上市,无比艰辛。
 
    丝绸历史恒久远,138万字竟还不够说
 
    《苏州丝绸志》共计138万字,涵盖了种桑养蚕、制丝造物、印染机械、刺绣缂丝、贸易应用、教育科研、文化传承等13卷丝绸相关知识,可以说是一条贯通古今的完整产业链记述。谈到此,陈其弟说:“如果没有这本《丝绸志》,外人想了解丝绸的整个脉络,可能需要花费好几年的时间,从无数个部门那找寻相关信息,既不全面也不完整,而编纂的这本《苏州丝绸志》,是对整个丝绸历史发展的梳理和浓缩,简洁清晰、一目了然。”而陈其弟也是吴江人,谈及丝绸文化,他笑着说:“我侄子家也有几十台机器在做丝绸,丝绸对于我们吴江人,是一种特殊的意义,这想说的就太多了,怕是这138万字也不够了。”
 
    志书是历史记述,更多的是文化传承
 
    从2003年的初步意向,到如今的上市发行,一本小小的《苏州丝绸志》竟历经了14年的风风雨雨,它不仅是一本浓缩了丝绸精华的历史读本,还是传承丝绸文化的一种迫切需要,更是为未来苏州丝绸的经济发展和文化发展提供扎实而坚定的基础力量。而在与陈其弟的交谈过程中,我们也深刻感受到这近百万字志书编纂人员的辛苦与认真,陈其弟说:“做好这本《苏州丝绸志》,不仅仅因为这本书凝聚着我们这些吴江丝绸人的期盼和对丝绸的记忆与情感,更多的,是地方志人对传承苏州文化的一种使命与责任。”
 
    简介:陈其弟,吴江黎里人,1987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古文献专业,从事地方志编纂工作30余年,现任苏州市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出版专著《苏州地方志综录》《感悟修志》《品味修志》《感知苏州》《苏州桃花坞》等,整理出版苏州历代旧志《吴中小志丛刊》《洪武苏州府志》《吴邑志·长洲县志》《吴中人物志》等20多种,计400余万字。

《苏州丝绸志》
陈其弟老师
[阅读]:原文
 
     扫一扫,更多精彩就在: 吴文化网站--首页吴文化网站        吴文化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