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化网站--首页
     
 
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年画一线 让非遗成为百姓家寻常物
朱雪芬( 苏州日报.2017/11/3 )
[标签] 桃花坞木刻年画;非遗

过年贴年画是我国的一项传统民俗活动,极具地方特色的桃花坞木刻年画曾遍布苏城,如今更是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昨天,阊门片区(金阊街道)举办“锦绣阊门”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走近非遗瑰宝,上百人亲身体验了桃花坞木版年画的制作。活动中,为大家展示制作技艺的年画工作者荞麦,讲述了她的师傅——桃花坞木刻年画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房志达,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年画一线的故事。

桃花坞木刻年画,是一个值得苏州人骄傲的文化符号,由于刻板工整精细、装饰效果浓郁,曾鼎盛一时。1935年,房志达出生在桃花坞大街廖家巷,14岁到王荣兴年画铺做了学徒,到如今已有六十几年光景。“师傅今年83岁了,依旧从事着桃花坞木刻年画的教学工作,他手把手地教学徒,希望能够通过身手相传,将这门技艺延续下去。”荞麦说,房师傅除了徒弟,自己还每天印年画,一天不印就觉得手痒。今年中秋节,荞麦去看望房师傅,得知师傅每天要印200张年画,吃惊之余,更多的是敬佩。

熟悉房师傅的人都知道,他的右肩膀比左肩膀要低很多,原因就是从初学年画开始,他就要站在印台边印画,右半身需要不断地弯腰扦纸,时间久了,肩膀也就变形了。即便这样,房师傅对年画追求从未改变。房师傅曾说,他见证了桃花坞木刻年画的起起伏伏,桃花坞年画也见证了他人生的起起落落。

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市场的变化,影响到桃花坞木刻年画传统技艺的留存。房师傅的心愿是,要将这门老技艺传承下去。2003年,荞麦成了房师傅的徒弟。“当时,我还在上大学,得知要招桃花坞木刻年画技艺的继承人,我放弃了原来的专业,拜师学艺。”荞麦说,自己特别喜欢桃花坞木刻年画,对这门技艺一见钟情,从最初入门到后来学习、创作,十几年来没有一天离开过,不是在创作,就是在刻印。2007年,荞麦花了一年时间,在师傅指点下复制完成的桃花坞木刻年画早期经典作品“雍正版”《麻姑献寿》,获得了全国首届木刻年画联展金奖。如今,她从事着年画工作,还开了工作室。

荞麦告诉记者,桃花坞木刻年画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它更应该是百姓家里的寻常物,这才是它该有的状态。现在,无论是房师傅还是她,始终坚守在一线,都是为了让桃花坞木刻年画重新走入百姓家。


 荞麦(左二)手把手教市民印年画。□朱丹虹 摄
[阅读]:原文
 
     扫一扫,更多精彩就在: 吴文化网站--首页吴文化网站        吴文化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