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化网站--首页
     
 
詹永伟:苏州园林里有最美的建筑
陶冠群( 苏州日报.2017/7/28 )
[标签] 苏州园林

    1997年12月4日,从在意大利那不勒斯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1届会议上传来喜讯,以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为典型例证的“苏州古典园林”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3年后,沧浪亭、狮子林、艺圃、耦园、退思园作为苏州古典园林的扩展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在苏州古典园林“入遗”20周年之际,苏报记者采访了当年曾作为首席专家与国际组织对话的詹永伟,请他谈谈苏州园林的建筑艺术,帮助我们在游园过程中看懂些门道,更好地理解古典园林丰富的文化内涵与价值。

  园林建筑类型之多,在各类建筑中首屈一指

  苏周刊:史学家、建筑学家将苏州园林的造园要素概括为山、水、花木、建筑等四要素。这些要素中,园林建筑的主要功能是什么,主要有哪些类型?
  詹永伟:苏州园林大多位于城市中,规模较小,属于文人写意山水园。它在布局上主要有三个特点,也就是宅园合一、建筑融于山水以及围合庭院。从使用功能上说,园林建筑是住宅的延续和扩大,园中常有宴客聚友用的厅堂,小住起居用的别院,读书作画用的斋馆,以及休憩游赏的亭台楼阁等。由于历史的变迁,苏州保存完好的宅园一体的园林已经不多了,现有网师园、艺圃、退思园、听枫园、曲园等。有些园林只有部分住宅存在,比如拙政园,其东部住宅即李宅已修复开放,西部原来张家的宅子已毁,中部现为忠王府。
  从艺术功能来说,园林里的建筑和山水、花木一样,也是园林景观的一部分。一方面,人们可以在园林建筑中欣赏园景,另一方面,园林建筑本身也是风景。
  园林建筑的主要类型有厅堂轩馆、楼阁、榭舫、亭、廊等五大类,每种类型又有多种形式,变化多端。
  苏周刊:总体来说,苏州园林建筑有什么样的特点?
  詹永伟:我刚才说到了苏州园林在布局方面的三个特点,都跟园林建筑有关,再来具体分析一下。完整的苏州园林是宅园合一的,其中的住宅部分会有明确的中轴线,典型实例是网师园的住宅部分,住宅坐北朝南,共四进,依次为门厅、轿厅、大厅、女厅。
  园林建筑是融于山水的。在园林里,由于山、池所占面积较大,一般会将山池所在的一区放在园林的中心位置,作为主要景区。水池北面或南面堆山,山上林木葱郁,有亭翼然,水池另一面为园林主要厅堂,是主要的观景点,这就形成了建筑与林木、人工与自然的对比。
  苏州园林总体布局以山水为主,山水部分的建筑往往分散布置,显得比较自然。计成的《园冶》中就提出了“花间隐榭,水际安亭”的观点。
  总体而言,苏州园林建筑有以下特点。一是自由灵活的建筑布局,打破宫殿、寺庙、宗祠等中国传统建筑讲究对称、规整的布局,注重因地制宜、灵活变化。二是富有变化的建筑类型。园林建筑类型之多,在各种建筑中首屈一指。三是细致精巧的内外装修。苏州园林建筑的装修分为外檐装修和内檐装修,都是技术和艺术的结合,具有实用和观赏的双重功能。建筑装修中常用岁寒三友松竹梅和琴棋书画等作为装饰花纹,富有书卷气。四是轻盈素雅的建筑风格。苏州园林建筑体量一般不大,同皇家园林建筑相比,显得小巧玲珑,具有生活气息。苏州园林建筑都比较开敞,显得通透,没有闭塞感。另外,苏州园林建筑的屋角起翘较高,显得非常轻盈。色彩方面,苏州园林建筑以大片白色粉墙为基调,加上黑灰色的小青瓦屋顶与青灰色水磨砖门框、窗框,以及栗色或深灰色的木梁架装修,给人以淡雅幽静的感觉。
  苏周刊:现存的苏州园林中,最古老的建筑是哪个?体量最大的单体建筑又是哪个?
  詹永伟:艺圃的乳鱼亭应该是现存苏州园林中最古老的建筑。它是方形平面,攒尖顶屋顶坡度较缓,梁架上还能隐隐看到简洁的彩画,这些都是明代建筑风格,通常认为它是明代遗构。
  沧浪亭的明道堂算得上现存苏州园林中最大的单体建筑,它的四周有回廊,但室内空间不是最大。室内空间最大的是留园的五峰仙馆,五开间,宽约20米,进深有十几米。留园的林泉耆硕之馆规模也很大。这几个建筑各有特色。
  苏周刊:如果把建筑这一造园要素作为首要观察对象的话,您最欣赏哪个苏州园林?
  詹永伟:从建筑专业的角度,我们普遍认为拙政园的建筑类型是最齐全的,尤其亭、廊的形式最多样化。拙政园卅六鸳鸯馆的形式在中国古建筑中仅此一例;“香洲”是舫,被誉为最美的园林建筑;波形廊堪称中国园林中最灵动的水廊。

  鸳鸯厅的建筑形式别具一格

  苏周刊:厅堂在中国传统建筑中有着突出的地位,您能以苏州园林中的一些厅堂为例,给大家介绍一点欣赏厅堂的门道吗?
  詹永伟:宅园一体的苏州园林里,厅堂是主体建筑,是园主进行会客、宴请、议事、礼仪、起居等活动的主要场所。轩、馆也属于厅堂类型,但一般体量较小,布置在次要部位,多作为读书作画、休憩、观赏之用。
  欣赏厅堂,首先要看它的位置,一般是在水池的一边,能欣赏山水风光。以拙政园远香堂为例,堂位于拙政园中部水池南,隔池与山林中雪香云蔚亭互为对景。它是典型的四面厅形式,堂四周有回廊,四面均为自上而下、通透的长窗,宛如现代建筑的玻璃幕墙,周围景色一览无余,这在现存的苏州园林中只此一例。在远香堂内望向四周,景色各异,犹如观赏一幅长卷画册。
  鸳鸯厅是一种颇具特色的厅堂,它构思奇巧、梁架结构别致。厅的平面用屏门、纱槅、罩等分隔为南北大小相等的两部分,南面部分有阳光照射,适宜冬春活动,北面部分背阳,宜于夏秋活动。两边的梁架一为简洁的圆形(称“圆堂”),一为有雕饰的扁方形(称“扁作”),好像雌雄鸳鸯的羽毛分别为素色、艳丽,两部分有分有合,似分非分,就像鸳鸯的形态与生活习性。从室内看,鸳鸯厅南北两部分各有梁架,给人感觉有两个屋顶,但实际上两个梁架中间的上部还有被遮住的梁架,和南北的梁架共同承托屋面,构成一个屋顶。
  留园的林泉耆硕之馆是典型的鸳鸯厅,它平面五开间,四周有回廊,厅南、北梁架分别为圆堂、扁作。厅南两侧山墙上窗框为八角形,花格简洁,厅北两侧山墙上窗框为方形、花格细密,分别和梁架相协调。南厅匾额“奇石寿太古”是因北部庭园有江南三大名峰之一的冠云峰而来。北厅匾额“林泉耆硕之馆”意为年高德劭的隐士名流游憩之所。
  苏周刊:拙政园的卅六鸳鸯馆也是个鸳鸯厅吧,它有什么特点?
  詹永伟:卅六鸳鸯馆不是典型的鸳鸯厅。它的梁架没有采用典型的鸳鸯厅梁架样式,而是南北两部分各为两个跨度小、高度较低的梁架。这种四个小梁架相连的形式称为满轩。这“轩”不是建筑类型的一种,而是类似现代建筑的吊顶,具有装饰、隔热、防寒、避尘的作用。轩有多种形式,由椽子的不同形状而定。卅六鸳鸯馆的轩有两种形式,一个是鹤颈轩,一个是船篷轩。
  卅六鸳鸯馆作为拙政园中的主要厅堂,它的平面、立面和常见的园林建筑也不大一样。一般园林建筑的平面大多是长方形,而卅六鸳鸯馆的主体平面近似方形,并和四隅的四个小方形平面组合而成整体,因此,它不是单一形式的屋顶,而是由中间的两面坡硬山顶和四个呈现尖锥形的攒尖顶组合而成,主次分明、形式别致,这样的“型式”在苏州园林中也仅此一例。

  亭子虽小却“型式”变化多端

  苏周刊:亭子是常见的园林建筑,苏州园林中的亭子主要有哪些类型,各有什么特色?
  詹永伟:亭的历史十分悠久,有学者考证可上溯至商周,但在中国园林中的出现,最早的史料开始于南朝和隋唐时代,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明清以后,园林中亭的形式比以前更为丰富。苏州园林中现存的亭,大多是清代及以后建造的。
  亭在园林中的位置可以说无处不在,山巅、水际、路旁、入口处、庭院中,都可以看见它的身影。亭位于何处,一是出于观景的需要,以便游人驻足休憩、欣赏景色;二是为了点缀景色。如果二者都能兼顾,那是最好的选择。
  综观苏州园林,亭的数量是各种建筑类型中较多的。亭的平面形式以方形、长方形、六角形、八角形居多,但也有圆形、梅花形、海棠形、扇形,根据不同环境选择而定。拙政园西花园的扇亭临水而筑,后墙空窗和吊顶上藻井也为扇形图案。亭的屋顶大都为攒尖顶和歇山顶,以单檐为多,重檐的很少。亭还有依墙而建的半亭,进深较浅,屋顶只有完整屋顶的一半,如网师园冷泉亭、拙政园倚虹亭等。
  亭大多不设门窗,开敞的形体与周围景色融为一体。亭柱间有半墙,上设鹅颈椅,供人休憩、观景。亭大多有匾额、对联,点出周围景观特色,抒发人的情感和追求,具有浓郁的人文色彩。

  楼阁对园林景观的构成起着突出的作用

  苏周刊:苏州园林中有哪些著名的楼阁?请您举例分析一下它们的特色和看点。
  詹永伟:楼、阁由于型体较高,在建筑群中显得高耸凌空,当我们从远处看到某处楼阁的一角时,心中便会生出无限的诗情画意。
  楼和阁在造型上有时很难明确区分,而且人们也常将“楼阁”二字连用。一般把平面呈方形或正多边形,屋顶形式为攒尖顶、四周开窗的建筑称为阁。
  在众多苏州园林中,几乎都有楼阁,它们对景观的构成起着突出的作用。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等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园林中就有大小楼阁24座。这些楼阁造型各有特色,从平面看,以长方形居多,典型的有拙政园见山楼、狮子林问梅阁等;也有近似方形的,比如拙政园倒影楼、耦园藏书楼。
  拙政园见山楼三面环水,高度较低,特别是它的二层,造型扁平,显得贴近水面,与环境协调,形成轻巧的特色。拙政园的浮翠阁也是个很有看点的阁,它的平面是八角形的,在苏州园林中只此一例。
  沧浪亭的看山楼同样很有特点,它的底层是黄石假山堆叠而成的“印心石屋”,上层由歇山顶亭和二层重檐歇山式楼组合而成,造型自然、活泼。以前苏州城里没那么多高层建筑时,登上看山楼可以远眺西南面的上方山和七子山。
  留园是现存苏州园林中楼阁数量最多的一个园林,有冠云楼、明瑟楼、曲溪楼、西楼、远翠阁、还我读书处六处。冠云楼是园中的主要建筑,位于园东北隅,它和南面的林泉耆硕之馆,以及位于冠云楼前东、西两侧的伫云庵、佳晴喜雨快雪亭围合成一个园中园,中心水池竖立相传是宋花岗石遗物的冠云峰。冠云楼由主楼和两侧配楼组合而成,主楼面阔五间,配楼面阔二间,进深较主楼浅。主楼为歇山顶形式,配楼为硬山顶,构成既有变化而又主次分明、形式丰富的立面。

  曲折多变的廊是可以遮阳避雨、有屋顶的路

  苏周刊:有人说,因为有廊,雨天游园林都不用撑伞。苏州园林里的廊有什么特点?
  詹永伟:廊是我国宫苑、园林等处常见的建筑类型。别看廊是个“小角色”,在建筑群的组合中却少不了它。廊由两排列柱顶着一个轻薄的屋顶构成,形体窄长而又曲折随意。廊的另一形式是在建筑之前或之后,分别称为前廊、后廊;建筑四周有廊称之为回廊,这些廊与建筑中间的空间上面共有一个完整的屋顶,构成整体建筑。
  廊的基本功能是连接各个单体建筑,起着交通作用,可以说是一条可以遮阳避雨、有屋顶的路,所以口头上常把它叫做“走廊”。另一方面,通过廊还有墙,可以把各个单座的建筑组合分隔成空间层次丰富多变的建筑群。无论在宫殿、庙宇还是民居中都可以看到这种手法的运用,这也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特色之一。苏州园林中廊的运用更为自由、灵活、形态多样,常通过廊的回绕,组成平面形式自由、景色各异的小院,也常利用廊的曲折围合出小巧灵活的袖珍小院,院内修竹数枝,石笋或石峰玉立,构成美丽的画面。人在廊内行走时,欣赏到一幅幅美景,更能激起游兴。
  苏州园林由于面积较小,山水居中,建筑多沿四周布置,因此通过廊可环行园中,既不受日晒雨淋之苦,又能欣赏到不断变化的景色。各个园林的布局在大小不同的范围内都显示了这个特点。狮子林从门厅入园后,由廊到燕誉堂,一路北行绕园一周后可回到燕誉堂,一路西行也可绕园一周至燕誉堂。除假山中的卧云室、修竹阁和水中的湖心亭外,所有建筑都能游览到。沧浪亭从门厅入园后,循廊北行绕园一周后,可以由门厅西边的走廊回归,反过来也可以。除了土山上的沧浪亭和南面的看山楼外,沿廊而行可至各个建筑内游憩。各个苏州园林中,留园的廊是总长度最长的,有近360米,基本能通全园各处,但中间有断点。
  苏州园林中的廊包含了廊的基本形态。从平面上来看,廊一般可分为直廊、曲廊、回廊,从与地形、环境结合的角度来看,可分为平地廊、爬山廊、水廊、桥廊等。从横剖面来看,则有单面空廊、双面空廊、复廊、楼廊。这些形式多样的廊,我们在拙政园中,基本都能漫步而过。

  因水而活,苏州园林中有桥也有船

  苏周刊:苏州是座水城,城中遍布大小桥梁。苏州园林中都有水池,自然也有不少桥,这些桥除了通行功能外,在园林空间营造、景观布局方面有什么样的作用?
  詹永伟:园林里的桥可以分隔空间,使园林空间主次分明、曲折多变。池上架桥,通常位于水面较窄处,以梁板式石桥居多。桥的结构是水中立柱搁梁,上铺梁板。因此,桥下空间开敞,虽然分隔水面但不显得闭塞。当人走在这种桥上时,像是踏在水上,凌波微步,满足了人们亲水的需求。狮子林在水池中建了湖心亭,两侧各有曲桥连接池岸,别具特色。苏州园林极少用拱桥,但网师园里有座叫引静桥的拱桥,这座拱桥特别小巧,长约2.4米,宽约1米,堪称苏州最小的石拱桥。拙政园小飞虹廊桥中段微微拱起,形态优美,水中倒影宛如雨后彩虹,是苏州园林中唯一的廊桥。
  苏周刊:古典园林的水面上除了桥还有船,不仅有小木舟,还有俗称旱船的舫。从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来看,苏州园林里有哪些特别值得一看的舫?
  詹永伟:自古以来,船就是重要的交通工具,发展到后来还具有游览的功能。我国古代人民模拟船的原型,提炼出一种位于水边的建筑,称为舫或旱船。苏州园林里舫不多,有代表性的有拙政园香洲、怡园画舫斋、狮子林石舫、退思园闹红一舸和柴园的舫。这五艘舫的朝向都是舫头朝东,表达了园主希望放舟江湖,往东驶向东方仙境的想法。
  舫的基本形式和船相似,一般分为平台、前舱、中舱和后舱四个部分。也有例外的,比如退思园因水池较小,园中的舫只有平台、前舱和中舱三部分,舫形体小巧,和周围景物相协调。大多数的舫船头一侧有小平桥和岸相连,就像跳板。船体通常为石材,上部为木结构。
  舫在位置上还有一个特点,即大多与廊相接,这一定程度上说明园主的心态是既向往东方仙境,又留恋人世间的家园和亲友,因此有点依依不舍,“缆绳”还没有解开,舫没有起航。而从功能上说,舫直接与廊相连,即使下雨天也不用淋雨。
  苏周刊:您怎么评价目前苏州园林建筑的保护状况?
  詹永伟:苏州市政府早在1997年就施行了《苏州园林保护和管理条例》,是国内第一部园林保护的专业性法规。苏州园林成为世界遗产之后,《世界遗产公约》对于遗产保护也有具体的要求,需要遵守。修缮园林古建时,严格遵循保持原形制、原结构、原材料、原工艺的原则。园林部门还建立了完善的保护监测网络,全面动态地掌握遗产保护情况。相比以往,这是大大进步了。
  散落民间的园林保护情况较差一些,我市也在想办法改善这方面的情况,比如分批公布《苏州园林名录》,以利开展分类保护。
  詹永伟,南京人,1959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建筑系。早期在南京工学院主要参与我国著名建筑学家、建筑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刘敦桢教授所著《苏州古典园林》一书的调查、测绘和写作。后调至苏州园林管理部门,主要从事园林规划和建筑设计工作。主要设计成果有《虎丘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1988年版》《浙江临海东湖公园规划和建筑设计》《苏州东园涵碧楼》《天平山钵盂泉》《苏州影竹园》《苏州南园小筑》等,还参与了《苏州民居》《苏州古典园林营造录》《园林经典》《园林美学》等书的编写。曾任市园林局副总工程师、苏州科技学院兼职教授等职,现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苏州)顾问。
  今年4月26日,首届苏州风景园林终身成就奖颁奖仪式在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举行,詹永伟因其在风景园林行业的杰出贡献成为7位终身成就奖获奖者之一。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1
[阅读]:原文
 
     扫一扫,更多精彩就在: 吴文化网站--首页吴文化网站        吴文化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