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化网站--首页
     
 
实体书店让城市可阅读,更可漫步、休憩
深观察
李勤余( 澎湃新闻.2017/7/26 )
[标签] 书店;出版界;阅读;纸媒;
    书店是酷热夏日避暑好去处,更是上海文化的一道风景线。 
    小时候,逛书店是一件顶顶开心的事情。不光是因为书店里头有琳琅满目、让人爱不释手的图书,还因为里面冬暖夏凉。在低头族还没有诞生的年代,对小朋友来说,躲在书店里看书可说是消夏避暑的最实惠选择了。
    后来,书店突然变了样。书架上那些花花绿绿的图书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各类教科书与教辅书。它们在书店门口堆积如山、严阵以待,气势逼人地矗立在我面前,而我能做的,就是乖乖地交钱,将它们领回家。反正,逛书店的乐趣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
    再后来,书店和我的距离越来越远。打开网页,轻点两下鼠标,坐等快递上门即可,谁还愿意在逛书店上浪费时间呢?一时间,实体书店纷纷陷入困境,人们都说书店快退出历史舞台了。
    可这一切,终究没有发生。
    如今,位于福州路的上海书城,高挑明亮,内外通透的大厅,冷暖交融的灯光,错落有致的书架,让人过目难忘;松江泰晤士小镇上的“最美书店”钟书阁,献给读者一个休闲、阅读、交友、探索、文化交流等带有浓郁书香气息的文化平台;在上海青浦的水乡古镇——朱家角,悄然冒出一家文艺气质的小书店,名唤“角里”,这家小小的书店只售卖一种图书,定期更换种类;以“女性家庭书坊”为核心元素的大众书局正大乐城店,书店入口设置“致伟大的女性”展区,这边风景独好……
    在上海,实体书店不仅没有衰退,甚至活得越来越好,越来越精彩。让我们不禁问:为什么?
    一种最简单的解释大概是,今年4月,上海市发布《关于上海扶持实体书店发展的实施意见》,首次将实体书店发展纳入城市规划和发展的“顶层设计”,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对优秀实体书店给予财政扶持。可我们都明白,要是没有读者和市民买账,政策扶持不过是杯水车薪。
    比方说,在这个40度的高温天,给我一个冒着被晒成人干的危险也要去实体书店的理由先?还真有。“和朋友约在这里见面,可以坐着看看书、听听讲座,感觉不错。”这是我在实体书店里听到最多的声音。在互联网如此发达的今日,购买图书早已不是实体书店的最大吸引力。这点我们懂,实体书店也懂。
    书,让我们与人类智慧对话。可要是我不能和别人对话,那该有多孤独。起步于成都的品牌书店“言几又”,已在上海拥有5家分店。它请来了日本导演岩井俊二为读者讲电影故事、请建筑师青山周平分享如何打造梦想中的家、请流沙河讲解《诗经》。于是,在实体书店里,人再也不是单纯陌生的影子,而是一段别致的故事和视角。这种温暖,恐怕是刚硬机械的在线书店所不能给的。尽管,它的折扣还是那么诱人。
    “我一直反对把文化作为商品来流通。”一家独立书店经营者说道,“多选择有价值的经典作品,这才是经营书店最好的方式。”拥有这种文化情怀,实体书店才能滋养城市的心灵,让我们在生活之外眺望诗与远方。
    “建筑是可以阅读的,街区是适合漫步的,公园是最宜休憩的,市民是尊法诚信文明的,城市始终是有温度的。”这是上海的城市建设目标。而书店既可阅读,又可漫步、休憩,在冬天给我们一点温暖,在夏天给我们一片清凉。
    愿上海的实体书店越来越多,越来越好。
实体书店在你身边(03:17)
    连日酷暑,火伞高张令人恹恹不振,再无闲情逸致“兜马路”。三伏天,书店倒成了避暑的好去处,新业态下的实体书店,成了不少市民的清净首选。
    7月24日,澎湃新闻记者走访了钟书阁、言几又、建投书局、大隐书局、衡山和集等实体书店,阅读、朋友相聚、听文化讲座、看电影……人们日常的社交需求在这些书店中就能找到,实体书店成了上海文化的又一道风景线。
 
 
言几又门店
    “和朋友约在这里见面,可以坐着看看书、听听讲座,选择性多比较丰富,也省得我们大热天东奔西跑,”一位在言几又(企业天地店)等友人的姑娘边翻着书边等着朋友,“这些书店有时候会举办一些文化活动,新书发布、创作人员分享会之类的,我觉得挺好的,拓宽了我的认知、也多了解了别人的生活。”
    另一位读者则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在互联网如此发达的今日,购买图书早已不是实体书店的最大吸引力。“最吸引我的还是各种丰富的活动吧,我很喜欢作家严歌苓的小说。去年6月,言几又请来她做新书的分享会,我就特意过来请严歌苓签名了。”
2016年6月,严歌苓在言几又书店的茶叙会现场。
    起步于成都的品牌书店“言几又”,十年间已经在全国发展出28家分店,其中上海5家分店,今年8月最新的南丰城店即将开业。
   “十年前言几又的前身——今日阅读只是一家小店,主营业务是畅销书籍和杂志的销售租赁,现在我们已经是一个服务逾10万级会员的城市文化空间。”言几又集团董事长但捷向澎湃新闻记者介绍。
在言几又书店内举办的讲座。
    但捷告诉澎湃新闻记者,言几又一直以来都希望将更好、更新的生活方式传达给大家,包括成都这种文化与悠闲具足的、令人舒适的生活态度及方式。“所以这些年我们一直在探索介乎家与写字楼之间的第三种可能,致力于打造一个涵盖书店、咖啡厅、艺术画廊、文创生活馆、创意孵化地的城市文化空间。”
    “我们请来了日本导演岩井俊二为读者讲电影故事、请过建筑师青山周平和大家分享如何打造梦想中的家、请过流沙河老师讲解《诗经》。在这里要让读者感受到,书不再单纯地承载文字,还可以带领你去与文字背后的理念、文化发生交流;人,也不是单纯陌生的影子,而是一段别致的故事和视角。”
大隐精舍的小剧场。
    2016年4月,大隐书局在上海武康大楼的分店开张,取名“大隐精舍”。“‘精舍’,曾是古人讲学的场所,就是古代的文化空间。大隐精舍意在传递诗书禅意的古典韵味,在学问之外,也意在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推广传播。”大隐品牌的运营总监叶楠向澎湃新闻记者介绍。
    “书院、学堂、艺廊、剧场,精舍规划了几大块内容。书院是读书空间,我们挑选了文史哲艺的经典书籍供读者选择。学堂,是优化市民生活的学习空间,在这里可以学国学,读经典;可以学古琴,听琴心;可以学书法,品墨趣;可以学国画,习丹青。”
    为了能够让读者在书店里看演出、看电影,大隐精舍打造了一个剧场。“我们已经在这个剧场里举办了中国古典音乐、民族音乐的演出。关上剧场大门,书院和剧场自成一体。精舍为剧场配备了很完备的音响、屏幕的装置,有团队来这里组织观影,效果也不错。”叶楠介绍。
大隐精舍主推文史哲艺类书籍。
    位于上海徐家汇的衡山和集书店,又是另一种风情,窄窄的书架间距营造了铺天盖地的书海景象,像极了自家的旧书柜。格子窗外映照着种着梧桐的小马路,十足的上海味道。文学、外文书、咖啡、艺术、杂志博物馆,衡山和集也有着一大批的忠实读者粉丝。
    是书店,但又不只是书店,有别于传统书店模式,它们更像是文化体验空间。而就在三年前,实体书店还举步维艰,三年后的今年,全新的潮流已经到来。
衡山和集举办的讲座。
衡山和集书店内景。
    “2012年前后,由于网络售书和书店租金上涨的原因,不少实体书店关门,或者搬出市中心标志性地段。但是从2015年开始,出现了回暖迹象,新书店开始出现,我非常看好这些实体书店的未来。”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局长徐炯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如此表示。
    徐炯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实体书店回暖原因之一是因为政策,上海在全国率先出台支持实体书店政策,国家也出台了支持政策。“政府还给了一些扶持资金,虽然扶持资金对大型书店远远不够,但很重要的是给了这个行业信心。其次是因为实体书店已经从单纯购书的地方变成了复合型文化空间,有阅读活动,也有休闲功能,还把更丰富的文化活动比如品茶、电影、朗诵等活动复合入空间,还开发了文创产品等,这些举措一方面提高了书店利润空间,提升了生存能力,另一方面也吸引了顾客。”
 
 
建投书局
    8月16日,一年一度的上海书展即将拉开帷幕,实体书店也开始参与其中。徐炯介绍,今年书展现场的“品牌书店展区”会是一大特点,分布在城市各处的实体书店接下了不少书展期间的活动安排。
    徐炯介绍道:“钟书阁、言几又、大众书局等获得了广大市民的喜爱。新华书店和书城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对读者的吸引力在增加。今年新华书店(包括上海书城)和大众书局、钟书阁等17家品牌实体书店的50余家门店均将作为上海书展分会场,在书展期间与主会场同步开展‘同一主题、同一优惠(八折)’的展销活动,同时承办上海书展的阅读活动。”
    “历届上海书展的主会场都是放在上海展览中心,人声鼎沸,热闹非凡。但有一些文化讲座和分享会,需要更安静一些的环境,所以我们做了‘动静分隔’,一些‘静’的活动就倾向于安排在这些实体书店。”
    “我很期待这些实体书店未来的发展,它们是上海文化的又一道风景线。”徐炯说。
 

 
     扫一扫,更多精彩就在: 吴文化网站--首页吴文化网站        吴文化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