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化网站--首页
     
 
最接地气的深夜食堂
苏州渡僧桥下深藏无名夜宵店!
投食记( 情调苏州.2017/6/23 )
[标签] 舌尖上的苏州;苏帮菜;苏州菜;小吃;餐饮;民风;市井;民情;苏式生活
    上周给铺天盖地的国版《深夜食堂》近乎辣瞎了眼睛,然后看着它在狂风暴雨般的评价里被骂得再也直不起腰来。讲真,如果最初就把它当美食番来膜拜,那不如再研习一遍《舌尖1》;如果是为了看温润如玉的情怀,呵呵,不看也罢。
 
    其实,原版的《深食》也本就不是部美食番,里面做的食物完全算不得日料精髓,而这些B级美食击中的恰好是城市孤独症患者们心里一直在追寻的那份回忆和归属感。并不是因为茶泡饭、鸡蛋烧有多美味,而是它让我想起了高中晚自习回家,妈妈给我垫肚子的那一小碗咸泡饭。

无名夜宵

    所谓念念不忘的,必有回响。城市中最接地气的味觉记忆,往往就是那些最不出名,藏在最不被注意的犄角旮旯里数十载不倒的小食店。今天粗盐投食的就是这么一家连名字都没有的无名夜宵店。
 

 

 
    这家小食店藏在渡僧桥下塘很深的位置里,偏的很。往山塘街去的牌坊一过就左转进去,开头还是人头攒动灯红酒绿,没走几十米就会来到了人烟稀少甚至没有灯光的小黑弄堂里。若不是坚信深处又美食,量是谁也不会继续往前走下去。
 
    你问有没有客人?其实还不少呐。
 

 

 
    小店主营一些姑苏小食,都是最简单朴素的味道,招牌食品是炸猪排和炸鸡根。除此之外,夏天会卖些绿豆汤、小圆子、风扇凉面,冬天则会有砂锅、咸泡饭、炒饭之类的食物。
 
    从店铺的环境,用餐的座位,到烹制食物的器具,都朴素至极。但也就是这份朴素沉稳,让这家小店成为了诸多夜归人回家前的必经之地。小店只做夜宵,晚上8点左右开门,卖到几点看生意。
 
· 炸鸡根
 
    店里的拳头产品,似乎是一年卖到头的炸鸡根和炸猪排。小学时候,下午校门口的炸物摊上,炸鸡根一直是高级食材,能吃上一次也必定是有值得庆贺的事情发生,比如爸妈又给涨了零花钱。
 
· 炸鸡根
 
    这里的炸鸡根,12块钱4个,味道很经典。从口味上判断应该是味好美炸鸡粉加咖喱粉,比例应该是老板调过的,腌制很入味。炸制的火候,老板以其多年的经验拿捏得很到位,外脆里嫩,还有些许汁水。实话实说,这就是小时候的味道,是家里妈妈难得做一次炸鸡肉的味道,好吃到停不下来的那种。
· 炸鸡根
 
    坐在店里大约1小时的时间,前前后后来了不下六七对客人,都点了炸鸡跟,有的直接堂食,大部分会要求打包。看起来很多人都是老主顾,老板会热情的唠唠家常,人多的时候大家也会习以为常的多等等,看着一个个“小鸡腿”排队下锅炸成金黄色。
 
    那种感觉,就像是小时候个子还没桌子高,只能抬头看着油锅冒出热气,不停的闻着香味一点点弥漫到脑海的每个角落,再看着靠锅边放凉的炸鸡根心焦的边流口水边催:“好了吗?好了吧?”
 

 

 
— 老板,炸两份鸡根
— 两份是吧,好
— 一个盒子装得下么?装一起吧
— 行
 
— 老板,我再加份鸡根
— 好嘞,稍微等等啊
 

 

 
    炸猪排也是店里的标配。猪排是26元一斤,10块钱能有满满一盘呢。苏州人的食谱里,多以面拖大排、鸡汁大排这样的猪排居多,面衣一般要厚,毕竟是配汤面吃的,炸过的厚面衣沾了汤汁能让口感更上一个档次。像今天推荐的这家这样的薄炸猪排,在上海的小摊上比较常见。
 

 

    猪排处理完被锤得扁平,面积也大了至少一倍。裹上蛋汁儿和面糠粉上称一幺,“12块钱可以吧?” 然后就下锅开炸。
 

 

 
    炸猪排是很考究技术的,首先必须得用手捏着下锅,以防重叠;其次,时间和油温的把控也很要紧,因为猪排很薄,很容易散失内部的水分,炸多久全凭经验。
 

 

 
    炸完稍稍放凉之后就切成小条装盘。在我的认知里,这种类型的炸猪排配上海泰康黄牌的辣酱油才是王道!其实黄牌辣酱油根本就不是酱油,这是一种当年从英国流传过来的舶来品Worcestershire sauce,也就是《小森林》电影里的伍斯特酱汁,料理界艺名:喼(jiē)汁。
 

 

 
    炸猪排一定要薄而脆!能把内里炸得依旧保留柔嫩湿润的质感那就真是高深的功夫了!猪排本身的味道也是经典口,鲜香四溢,配上黄牌辣酱油的酸甜微辣,那种味道简直让人难以忘怀。小时候,这一盘猪排绝对是餐桌上唯一的明星,有了它,其他食物都会失了色彩。
 

 

· 炸猪排配黄牌辣酱油
 
— 老板,炸十块钱猪排
— 十二块的好吧?稍微大了点
— 你上二十块钱的我也吃啊
— 这么给面子啊,好,就好啊
— 今天我沙拉酱啊
— 行,都听你的
 
— 老板,明天再来啊
— 诶,慢走啊
 

 

 
    夏天的时候,老板会推出夏季专有的时令美食,比如绿豆汤。我从小对绿豆汤的概念和如今市面上常见的绿豆汤是有差别的,因为我家的绿豆汤里只有两样东西,绿豆和百合。
 

 

 
    所以,能在这儿喝到一碗和妈妈煮得一样的绿豆百合汤,真的是让我最为喜出望外的事情!太多年没有喝到过这么纯粹的味道了,绿豆煮到微沙,清爽的口感配上微苦软糯的百合,只要再加一点点汤,这就是夏天消暑最最最美妙的味道了。

— 老板,两碗绿豆汤,一碗多放糖,一碗糯米多点不要绿豆

— 绿豆汤不要绿豆啊?那吃什么啊
— 哎呀,就喜欢那个味道嘛
— 下次再来,点个咸泡饭不要饭好勒
 

 

 
    风扇凉面也是夏天的时令美食。店里的凉面做法也是那么传统,炒素什锦加肉丝,鲜到掉眉毛。面里浇的是必备的糟油!没错,来自太仓的糟油!夏天的开胃利器!
 

 

 
    面筋、肉丝、木耳、香菇、榨菜、胡萝卜丝、扁尖丝,再加上清爽劲道的面条,在吃过很多炸物之后,这一碗面条依旧能十分迅猛的被干下去。这就是夏天路边一碗糟油凉面的魅力!

    除了凉面,店里夜宵的主食还有咸泡饭,这是店里呼声奇高的一款美食。店里的咸泡饭本来是冬天卖的,入夏之后因为食材不易保存所以一般会撤下去,过了9月中旬才会再拿出来卖。结果,奈何要吃的人太多太多,老板只好坚持把这碗咸泡饭卖了起来。

 
    泡饭用的是大骨汤,配了炒过肉沫、胡萝卜、木耳、笋丁之类的食材,煮开后再加入一把鸡毛菜,香的没话讲!也就是老板这一双不怎么讲究的筷子,一个不怎么讲究的不锈碗,造就了让一票食客魂牵梦萦的深夜味道。
 

 

 
— 老板,一碗咸泡饭,饭阿能多点
— 可以呀,拿个小桌坐着等吧
 

 

 
    老实讲,店里的每一样事物都只是最常见的姑苏小食而已,但又都各个是经典。不大的店面,所有堂食的食客都会自觉地拿起小桌和板凳安静的坐在一边等候着。即便没有名字,却还是有很多食客在深夜慕名而来,新客人成了老主顾,老主顾再带新客人...... 很多人来这儿吃得不单单是个味道,更多人应该和我一样,吃得多半是一份念想。

    味觉是能唤醒记忆,这也是为什么这些藏在街头巷尾的无名老店能够如此受欢迎的道理。它们也许跟不上时代的潮流,也许终有一天会因为某些原因销声匿迹,但是那份味觉记忆是不会消失的。直到下一次你在另一个场合闻到了似曾相识的香气,直到你再误打误撞吃到了心心念念的味道,你一定会想起曾经在一条很深很暗的巷子里,有那么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吃店,曾在深夜给你带来安定的温饱。

 

 

 
    小店的位置大约是在渡僧桥下塘15号或45号前后的地方,过了山塘街牌坊立即左转,一直往里走,过了一小段黝黑的路,会看到一盏灯,周边围着好些小桌椅,这时候抬起鼻子味道香气,没错,就是这里了。
 
— 老板,一份鸡根,一碗咸泡饭
— 好,稍等啊。

 
     扫一扫,更多精彩就在: 吴文化网站--首页吴文化网站        吴文化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