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化网站--首页
     
 
分湖烟波芦墟桥
分湖泽国,芦墟桥市。载入沈氏《分湖志》的桥梁计有四五十座。其中,元老级桥梁当数嘉泰桥。
凌龙华( 姑苏晚报.2017/6/15 )
[标签] 分湖泽国;芦墟桥市;嘉泰桥

    “荡阔村稀小市孤”。因市成集,由村而镇。吴江小镇“芦墟”,临沪,一度更名为“汾湖”。分湖之名最早见于元末著名诗人杨维桢的《游分湖记》,注意是分开的“分”。此记还为“分湖”作了一个极妥帖的说明:“湖分而半,一属嘉禾,一属姑苏,故名分湖云。”“嘉禾”即今浙江嘉兴,属越;姑苏自然属吴。吴越之际,一湖之分。
  分湖泽国,芦墟桥市。载入沈氏《分湖志》的桥梁计有四五十座。其中,元老级桥梁当数嘉泰桥。
  嘉泰桥,始建于南宋嘉泰元年(1201),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改建,现存之桥为清光绪十七年(1891)重建。拱形单孔,矢高3米,宽2.5米,上下石阶各14级。青石、花岗石杂糅,显现历代重修重建印记。拱顶两侧横额均有“嘉泰”字样,桥身南侧镌刻对联一副,曰:“虹腰环水南连市,雁齿排云北顾村。”“虹腰”、“雁齿”,均描摹桥形,指代桥梁。
  嘉泰桥坐落于镇郊北顾村,所跨之河名“武陵溪”。当年杨维桢游分湖时曾到,杨维桢同时代诗人赞誉“武陵溪上花如锦,花气薰人如酒浓”。值得大书一笔的是,明成化年间嘉泰桥改建,曾勒碑《北顾里重建嘉泰桥题名记》。碑为青石,嵌于桥体。碑文洗练,极具文史价值。
  芦墟古桥,多分布老街市河。市河河系成“大”字形,主河道由北往南,河东西两岸自然成市,建筑有连片的“跨街楼”,独具风情,蔚为奇观。据考证,清末民初,老街市河上约有石桥十四五座。市河宁静,市桥俊秀。
  古镇市桥首推观音桥。现为苏州市文物控制保护建筑。此桥位于老街北栅,镇守河口。初建无考,现存之桥为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由里人募资重建。风雨沧桑,桥体石面风化严重,碑文、桥联漶灭。北侧桥额,依稀可辨识三圈内“泰生桥”三字。原来,观音桥本名泰生桥,清末于桥堍建小庵供观音像,遂俗称观音桥。
  观音桥,拱形单孔,矢高3.2米,中宽2.2米,东西石阶各18级。桥顶望柱四根,柱端雕饰狮子,两两相对,甚为端丽。长系石(俗称桥耳朵)有气势,拱券上另敷设一圈外突石片,别有情趣。拱券采用纵横分节并列式,七节六列,近水拱壁饰如意、荷叶、瑞云等图纹。桥边大树,横空水面,夏日骄阳中为古桥撑开一片浓密的清阴。
  市河南栅,登云桥。外通浩荡分湖。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嘉庆二年(1797)重建。拱形单孔,矢高4米,中宽2.2米。上下石级各24级,桥顶中心桥面石,方方整整,雕刻有“八宝纹”图案,平和温润,精美绝伦。桥栏今新修,仿观音桥雕饰石狮。
  登云桥外观俊朗,桥台敦实,大有富贵相。四条长系石贯穿,两副桥联背对列。南向联语为:气凌霄汉山河壮,路贯杭闽烟树“浓。”“杭”指杭州,“闽”为福建,芦墟位江浙交界处,顺水道往南可直抵浙江、福建。“气凌霄汉”,寓桥名“登云”,不言而喻,天衣无缝。北向联语为:龙光远映千门色,虹影高“涵万户春。”“龙光”暗合“云从龙”。
  市河中心桥当为太平桥。历史长河中,此桥曾熠熠生辉。明天启年间始建,清重建。一度三孔石拱,踞十字港口,俗名中塘桥。而今为平实水泥桥,更名“人民桥”。旧影荡然,雄姿不再。桥东北处有“沈氏跨街楼”,桥西南堍为“许氏跨街楼”。两处建筑保存相对完好。楼下店面,店临街面,现杂乱作小百货铺与小菜贩摊位。


[阅读]:原文
 
     扫一扫,更多精彩就在: 吴文化网站--首页吴文化网站        吴文化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