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化网站--首页
     
 
核雕艺术的历史溯源
跟友核学核雕(一)

[提要] 核雕是中国民间传统微雕工艺之一,以橄榄核、桃核、杏核等果核雕刻成工艺品,目前,已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标签] 核雕;舟山核雕;苏州工;民间艺术;光福核雕;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关于核雕的文字描述,早在宋代中期就有,核雕发展到明清时期到达了鼎盛,但是随着之后的战乱及动荡,核雕在中国经历了由高潮到低谷的衰败。近几十年,尤其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核雕行业进入了飞速发展的快车道。
2、明代核雕,明宣宗朱瞻基(1398年-1435年),这个皇帝就很喜欢核雕,明熹宗朱由校(1605年—1627年),还自己亲自雕刻,传说中的作品“五鬼闹判”,被认为是难得一见的佳作。明人魏学洢(约1596~约1625)的《核舟记》也能窥见明代的核雕工艺有多先进。
3、清代核雕,核雕在康熙乾隆年间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主要是以花船、官船为主,名家杜士元雕刻的橄榄核舟据说可以卖到白银50两,让人咂舌。清末,随着各种战乱,核雕行业进行萧条期。
4、民国,核雕技艺开始复苏,以山东都桂兰及徒弟,以及舟山的殷根福等人把核雕工艺发扬起来。
5、现代,改革开放后,核雕产业开始蓬勃繁荣起来,形成了以苏州舟山村为代表的“南工”,以廊坊为代表的“北工”。尤其以近十年,核雕可谓风靡大江南北,红极一时。
[阅读]:原文
 
     扫一扫,更多精彩就在: 吴文化网站--首页吴文化网站        吴文化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