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化网站--首页
     
 
人民路的前世今生(下)
潘君明 文;王建中 摄( 姑苏晚报.2017/2/26 )
[标签] 人民路;变迁
  从烛火到宫灯
 
  城市的街巷建设,道路照明和交通工具是必备设施。城市内居民密集,入夜,大街小巷也有行人。旧时,夜间出行,除用灯笼之外,主要靠路灯,旧称“街灯”。
  苏州城内的街灯,在清末之前,用过蜡烛、灯草豆油灯、煤油灯作为光源。夜晚,由专人在街上逐一点燃,黎明时吹灭。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始用以电灯为光源的路灯,但也不是全城所有。当时,苏州有振兴电灯公司,在全城架设八条输电线路,安装路灯1944盏。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全城煤油灯全部改为电灯照明,八年,架设“通夜线路”,专门供路灯用电。二十五年,平门路、护龙街(今人民路)、景德路全部改装对杆绷灯。所谓“对杆绷灯”,即是在这边竖一根电杆,在对面也竖一根电杆,绷上一根钢丝,装上一盏灯,故称“绷灯”。路灯悬于道路中间,便于照明。
  新中国建立后,路灯逐步增加。1962年,组建市路灯管理所。并在人民路、观前街等安装路灯。灯具最早为搪瓷灯。1962年始用组合式长方形日光灯灯罩。铝(铁)皮灯具。1968年被淘汰后,逐步发展为有玻璃罩及玻璃钢罩半圆球灯、琵琶灯,有机玻璃罩宫灯、蘑菇灯、荷花灯、石榴灯等40余种。1975年-1977年,仿照南京长江大桥的玉兰灯型。鉴于当时的条件,由路灯管理所购置钢管等材料,职工自己制作。在人民路装上了玉兰灯后,每逢节日或有外事活动,五灯具开,既明亮且美观,受到市民的好评。1987年,因五火灯头均是朝上,照度不够又费电,改用为矮杆圆球灯和双挑灯,以高功率的钠灯作为主照明,中间配以三只雪松灯作为装饰,以体现现代气息。
  1999年3月,市政府实事之一道路照明亮化工程启动,范围包括古城区十三条街道,人民路也在其中。这次采用了新星灯具,它是上海燎原灯具厂与法国艾克拉公司的合作产品,配光好,效率高,路面照度大幅提高。2002年,为迎接在苏州召开的“第二十八届世界遗产大会”,人民路开始了新一轮的路灯改造,市路灯管理处在诸多灯型中挑选出一种名为“姑苏遗韵”的系列路灯,其构思造型源于苏州园林的宫灯,既体现了与苏州古城风貌相协调的特色,又保证了现代化城市的照明要求。这种古色古香古朴典雅的宫灯,成为姑苏城品牌的灯具,夜晚,为城市提供照明,白天,为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这次人民路综合治理工程中,路灯照明又一次得到改进。为配合苏州古城是个园林城市,其形体仍沿用宫灯造型,但在功能照明上大有改善,精选世界知名品牌配光器、配节电更高的电子整流器,在光源上采用特殊的陶瓷卤灯,这种光源具有节能、显色好、视觉舒适的特点。
  除了路灯照明之外,为改善城市环境,还启动了城市景观照明工程。人民路上涉及近百幢楼宇等建筑物,进行了亮化改造,针对南门商业圈、文庙、沧浪亭,以及乐桥、观前街、桃花坞、北寺塔等片区的特点,配制了适合各个片区的特色灯光,给予合理的照度、色彩、动态控制,使灯光和谐有序,凸显人民路在苏州古城中的标志形象。
 
  人民路上交通变更
 
  旧时的苏州,由于经济萧条,交通工具稀少,道路破坏严重,城市建设十分落后,出行极不方便。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市内交通略有改善。日寇侵华期间,约在1938年底,由日本商人经营的华中都市公共汽车公司,有出租车四辆,负责城区运营。其经营路线,一为火车站、金门、观前、正山门。二为石路、老阊门、金门、观前、正山门。三为胥门、二马路(今人民路南)。1946年,创办了金山汽车股份公司,苏州始有公共汽车。开放的路线,有观前、景德路、金门、石路、新民桥、火车站。其中有火车站、平门、护龙街(今人民路);卫前街、道前街等二条线路,每条线路有四辆车运行。但由于道路条件差、车辆陈旧、再加上经营不善,运行一年后即停业。
  新中国建立后,苏州私人汽车行有小客车13辆,组成民营汽车联营处。1952年6月,苏嘉湖长途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兼营市内公共汽车业务,有公共汽车7辆,于9月22日通车。开设两条线路:一路自火车站起,经北寺塔、临顿路、旧学前、正山门、察院场、饮马桥、三元坊、人民桥;二路自火车站起,经钱万里桥、新民桥、石路、养育巷、察院场、饮马桥、三元坊、人民桥。其后,苏州经多次公交变化,人民路上虽有汽车往来,但为数甚少。
  1985年后,城市交通迅猛发展,公交路线不断开辟,公交汽车日益增多。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出租车、私家车日渐增多。
  人民路是苏州城的中心,道路通向四面八方,公交车线路自然最多,从南至北共有二十九条,其中途经南门的有十七条,途经平门的有十二条。如果从横向穿过人民路的竹辉路(新市路)、干将东路(干将西路)、景德路、白塔西路(东中市)、西北街(桃花坞大街)、平齐路(平四路)的公交车路线算在内,那就更多了。这么多的公交线路通过人民路,无论白天黑夜,车辆川流不息,其交通之繁荣,出行之方便,也就可想而知了。
  在这次人民路综合治理工程中,又新增了四座公交站台,现共有二十五座站台。公交候车亭也作了优化改进,增加了苏州人文和园林因素。站台采用古建园林式结构,琉璃瓦屋面,四周飞檐翘角,红漆立柱,雕刻石鼓礅,站牌为名家所书。真是古色古香,舒适美观。部分站台作了调整,使市民出入更为方便。站台上的智能公交系统,也有了新的提升。
 
  文化大街苏式味道
 
  人民路是一条古老的街道,历代均有修建。新中国建立以后,无论从两边的房屋装修、路面铺设、路灯照明、景观绿化及地下管道等,曾进行过多次整修和拓宽改造,但仍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最近一次整治工程2016年底完成。2017年元旦,汽车恢复正常行驶,道路通畅。通过这次整治,人民路犹如脱胎换骨,面貌焕然一新,使人民路达到了“景观大道、文化长廊、时尚窗口、交通轴线”的要求。
  景观大道:人民路的绿化工程,主要种植香樟、法桐和榉树,既能保证常绿,又能保证保秋季及冬季景观,使人民路成为古城区有绿有彩的林阴大道。街旁零星绿地,莳花种草,绿意盎然。沿途开辟六个小游园,即人民桥南堍小游园、文庙小游园、图书馆小游园、乐桥小游园、香花桥小游园、平四路小游园。每个小游园融合苏州古典园林的元素,配以精致的嶙峋湖石,小型的飞角凉亭,种植可观的花卉树木,依据所在地的环境,彰显自己的特色风貌。漫步在人民路上,不时就能进入一个小游园,可小憩,可赏景,可留影。当然,沿路还有沧浪亭、可园、天香小筑、曲园、怡园、环秀山庄、朴园等多个古典园林,更显出人民路的苏州味道。
  文化长廊:人民路历史悠久,文化积淀非常深厚。既有馆校文化,也有状元文化;既有园林文化,也有故居文化;既有宗教文化,也有桥梁文化;既有街巷文化,也有地名文化;等等。这些文化连接起来,形成了一条街坊长廊,一条文化大街。人民路两边街巷的标牌,也用上二维码了,只要在二维码上一扫,便可知道这条小巷名称的来历和历史沿革。
  时尚窗口:人民路上多家百货商场,时尚风气浓厚。
  交通轴线。人民路是苏州古城的中心,是南北直通的主干道,东西联系的纽带,承担着非常重要的城市职能。所说,人民路既是苏州古城内的中轴线,也是通向四面八方的支动脉。现在地上道路宽敞,有车行道、人行道、快速道、慢行道的立体交通系统,地下有轨道交通4号线,在人民路上设有七个站点,即团结桥站、南门路站、竹辉路站、十全街站、乐桥站、观前街站、北寺塔站。地上地下同时行进,交通十分便捷,诚如许多市民所说:“公交地铁随便乘,片刻辰光就到家”。

人民路
[阅读]:原文
 
     扫一扫,更多精彩就在: 吴文化网站--首页吴文化网站        吴文化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