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化网站--首页
     
 
寻梦苏州几多情
广豪( 姑苏晚报.2017/2/26 )
[标签] 昆曲演员;孔爱萍;人物访谈
  苏州姑苏区桐泾北路291号,在园外楼饭店的侧对面,有一所八一小学。2017年1月,这所学校的师生却恍然发现,原本孔武有力的校名,却有了一番水磨调的滋味。“梅花奖”得主孔爱萍在金陵兰苑演出《牡丹亭》之前,回到了这所她曾经留下过女孩时光的母校,在苏州开始了一场“寻梦”之旅。
 
  春心再飞悬
 
  40年前,孔爱萍在这里度过了三年多梦一般的小学时光,长得秀美挺拔的孔爱萍当时成绩很不错,还是班里的班长,也是众多男生心中的“校花”。1978年初,江苏省戏剧学校来苏州学校招生,招生的老师从教室窗户望进去,一眼就相中了孔爱萍,班主任张老师还有点舍不得她。那时孔爱萍对戏曲什么完全不知道,昆曲也没听过,不过被选中之后顺利通过了初试、复试,就这样踏进了这一所全省培养艺术人才的摇篮。后来很多年,孔爱萍才知道,原来那一年,全江苏竟共有一万多人报考戏剧学校,她是懵懵懂懂入了昆曲这一行。
  其实,老家苏州,孔爱萍来过很多次,而这次回苏州,对于孔爱萍的意义和以往不同。因为有了微信群的原因,八一小学的同班同学汪德明费尽百般周折,终于联系上了三年级下半学期就离开了的孔爱萍。一见面,来不及嘘寒问暖,女生们便紧紧地拥抱在一起,男生们还是略带羞涩地握着当年校花的手,开心和激动的情味缭绕在每一个人的心头。
  “那一答可是湖山石边,这一答是牡丹亭畔,嵌雕栏芍药芽儿浅,一丝丝垂杨线,一丢丢榆荚钱。线儿春甚金钱吊转。”是啊,学校还是旧貌依稀,而昔日嬉闹的同伴们却已经人到中年。而当年的语文老师和数学老师们已是银发满头。孔爱萍不禁心头又涌上一分惆怅,还好,同学们都事业有成,一颗童心依旧。
  “欢迎同学回家!”一位男生潘宙在黑板上写下了这六个字。大家坐在母校的课堂上,听昔日的老师又上了难忘的一课。孔爱萍情不自禁,走上讲台旁,为老师和同学们献上了一曲《牡丹亭·寻梦》中的【懒画眉】——“最撩人春色是今年,少甚么低就高来粉画垣,原来春心无处不飞悬。是睡荼蘼抓住裙衩线,恰便是花似人心向好处牵。”
  一曲终了,她的嘴角,漾开了一朵花,似乎又回到了她的少女时代。
 
  五位“张老师”
 
  当年八一小学的数学张老师,今年恰好八十一岁。而教孔爱萍语文的老师,也姓张。孔爱萍说,她冥冥中和姓张的先生们都有前世的缘分。
  1985年戏校毕业后,工闺门旦的孔爱萍演出剧目有《牡丹亭》、《长生殿》、《玉簪记》、《白蛇传》、《百花赠剑》、《渔家乐》、《幽闺记》、《唐伯虎传奇》、《桃花扇》、《赵五娘》、《风筝误》、《绣襦记》等,其中不乏佳作。而在学艺路上,她还碰到了三位贵人老师,还都姓张,那是张娴、张洵澎、张继青三位大家,年轻的孔爱萍得到了这些艺术家的亲授。
  1978年进戏校,戏校邀请来周传瑛的夫人张娴老师,给孔爱萍开了蒙;学了三年以后,孔爱萍被派到上海戏校,跟上海戏校昆曲班的张洵澎老师学戏;毕业以后,分到江苏昆剧院,又跟随张继青老师——孔爱萍特别感激在学艺生涯中遇到的这三位张老师。
  张娴老师从手眼身法步基本功教起,她特别注重眼睛,而对于闺门旦来说,眼睛和脚是必须要重视的;张洵澎老师对肢体语言特别讲究,她特别讲究出场,一到“九龙口”就要让人知道你是什么人物,强调绝对正确地去把握人物的塑造;张继青老师的声腔造诣在昆剧界是响当当的,她擅长用声音去塑造人物,给了孔爱萍极大的启示。
  两位小学的张老师,耐心细致。而学艺生涯里的三位张老师,同样循循善诱,她们擅长不同的表演风格,大大拓展了孔爱萍的艺术张力。“孔心粉”们评价孔爱萍:她扮相秀丽,气质高雅,唱腔委婉优美,表演细腻传神。既富于激情又含蓄深沉,声音的表现力很强,气息控制显示了内在技巧的娴熟,传达出昆曲无限的曲情曲意。
 
  摘得梅花奖
 
  在孔爱萍的舞台生涯中,让人记忆犹新的是精华版《牡丹亭》。这个本子由省昆的编剧张弘据汤显祖的原剧本整理改编而成,自《肃苑》演到《回生》,在突出柳梦梅与杜丽娘的唯美爱情基础上,去冗留精,情节紧凑而主线完整。比白先勇先生的“白牡丹”其实还要早。但是剧本出来得早,排练得晚,耽搁了好一阵子才搬上舞台,不过搬上舞台以来,精华版《牡丹亭》一直很受追捧,孔爱萍也凭借精华版《牡丹亭》摘得了第24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牡丹亭》、《玉簪记》、《百花赠剑》、《断桥》、《长生殿》……一路演下来,孔爱萍演的都是漂漂亮亮的大家闺秀,谁知,这温巧秀丽的闺门旦,却误打误撞演活了一个丑小姐,让世人印象深刻。
  这事儿说来话长。孔爱萍刚进团的时候,“继”字辈老师快退休了,想要把手里的戏完整地传下去。李渔写的《风筝误》,里面的丑小姐大家都不太愿意演。当时的领导吴继静老师曾和孔爱萍说:“哎!你经常给人的感觉就是戏路子不宽。”于是,孔爱萍就毛遂自荐要演这丑行。当时好多人都劝孔爱萍不要演,别把自己的形象给毁了。孔爱萍却觉得自己能演好,并且考虑到,如果没人接的话,这个戏可能就会失传了。于是孔爱萍就对吴继静老师说:“吴老师,我演成功的话就演出,不成功的话,就当作排排,锻炼锻炼!”为了这个角色,孔爱萍潜心写了很多人物分析,既传承了老一辈演员的原汁原味,很多地方也有自己的艺术处理。后来到台湾演出,孔爱萍演了这个戏的片段,让人印象深刻。第二次再去台湾,观众们甚至要求她演《风筝误》全剧,很多人不知孔爱萍的闺门旦,还以为她是专工丑行。所以很多老师说:“孔爱萍,《风筝误》把你演红了!”
 
  对话孔爱萍
 
  记者:孔老师,您是张洵澎老师的学生,请您和我们聊聊,您从张先生身上得到了什么呢?
  孔爱萍:张洵澎先生的教学跟别人不一样,她不像传统教学的那种“严师出高徒”,她是“严”的,她相当严,可以把张老师比做一个非常好的医生,她能看出你所有的毛病,你做一遍,唱一遍,她就知道你毛病在什么地方,如何去解决这个毛病。
  还有,张老师是一种启发性教学。我年轻时候,还不太能理解张先生的有些启发,现在越来越觉得有营养,现在我带徒弟,也时常拿张先生给我的启发来教。张先生不是很正经地坐在那里死教,她可以在吃饭的时候,就告诉你一个道理,让你在舞台上如何去展现表演,张老师曾经说:如果你自己都不去感染自己,你如何去感染观众呢?这话非常在理。很多人对她的表演艺术一直有疑问,但其实,你只要坐下来听一下张先生的课,十分钟之内你就会被她吸引,她就是有这个魔力。
  记者:我们也关注到,现在有说张洵澎老师是“澎派”的代表,这是说张先生的表演艺术特色比较鲜明吧。
  孔爱萍:呵呵,昆曲没有流派。这个“澎派”我想也不用太咬文嚼字,这是指的张先生的表演风格。但是,在我的感悟里,张老师的表演是没有定式的,因为张老师在生活中,是很善于观察思考的,改进过一段时间再到她那里去,发现她的东西又有变化了,但决不脱离“昆”字。说起来真有趣,张老师曾经带我去泡吧,她说:“你感觉泡吧怎么样?”好多人都反对,说张老师你这么个岁数,还去泡吧?我回答:“泡吧好啊!泡吧就像昆曲一样的,雅!”张老师说:“泡吧是年轻人的事,越是年轻人的事,我们的行当越应去!”我才明白:“我们的行当是十六七岁的少女,那么时代的少女是什么样的呢?”她们喜欢的什么样呢?我们要知道她们的信息,我们要汲取她们的兴趣爱好,然后,我们在舞台上展现这种气息,去吸引她们。
  记者:那么,您也是张继青老师的学生,两位张老师您是怎么比较的呢?
  孔爱萍:张洵澎和张继青老师,其实是无法比较的,都是出色的艺术大师。如果一定要说的话,在我的感觉中,两位大师的艺术,一个是“动中美”,一个是“静中美”。
  张继青老师就在我的身边,进团后,我就跟她学戏,毕业以后,跟随张继青老师去过法国、日本、西班牙演出。她对艺术的一丝不苟,我非常非常的钦佩,有一次,张老师教过我戏后,对我说了一句话:你今天的戏比较“生”,但是,我希望你演出100场以后,还有永远像“生”的一样,我一直铭记在心。
  张老师塑造人物,非常有特点,这个行当用什么音域,她把握得特别到位,你看她从杜丽娘到崔氏,声腔表现是截然不同。还有就是张继青先生“静”中美十分值得研究传承,她饰演杜丽娘,身上的昆曲之美是非常非常有含金量的,你看张老师演出的时候,就让你感觉那种古典美,什么东西都在里面走,不是特别外显,但是什么又都能让你感受得到,张老师真是大艺术家。
  在此,我也想通过《姑苏晚报》,向我的这些张老师们说声谢谢,正是你们,给予了我最大的财富!

孔爱萍
[阅读]:原文
 
     扫一扫,更多精彩就在: 吴文化网站--首页吴文化网站        吴文化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