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化网站--首页
     
 
平和之爱有助仁者长寿
访六次拜望周有光的王道
刘放( 姑苏晚报.2017/01/15 )
[标签] 周有光;姑苏;苏州;九如巷;张家四姐妹;张允和

  周有光先生去世的噩耗传到苏州,记者首先想到的是苏州作家王道先生。他近年推出的合肥张家记事《流动的斯文》,获得书界广泛的好评。而背后,则是王道孜孜以求的辛勤采访,光是到北京采访周有光先生,他就先后六次揿响周家门铃。昨天记者出身的王道接受了本报的采访。


  苏州女婿爱苏州的水

  从2013年开始,王道每次进周家都不觉得自己是在京城,至多是江南某个小县城一隅的简朴小屋。2013年1月23日,他和爱人首次走进位于北京后拐棒胡同的周有光先生的书房。周有光先生刚过108岁生日不久。书房不大,墙旧旧的,书橱也小。令人意外和惊喜的是周老的精神。原以为茶寿的老人,不是躺在床上,就是说话不清楚了,但周老神智清晰,双目有神,安坐在略显逼仄的书屋里,接待着一拨又一拨的来访者。
  见面后,得知眼前的年轻夫妇来自苏州,就笑眯眯地问:听说苏州新恢复了一条河道啊?还在清淤?算起来,老先生居住在苏州时还是七八十年前的事情了,在他的印象里,南园和乌鹊桥弄还是荒芜一片,是菜园子、花农、清水河流、简陋的舍房、疏落有致的临水民居。周老之所以关心苏州的河道恢复,可能是因为他曾定居在苏州河道边,新婚住房就在苏州的乌鹊桥弄。对于江南一带的城市曾兴起的“填河运动”周老颇觉遗憾,因此对于河道恢复他也很关心,希望水乡原貌再现。

  常州青果巷中铜像的美中不足

  拜访过周老的那一年冬天,王道接到江苏省作协举办“文学驿站”读书研讨班的通知,要进行两周的读书班,地址就在常州市“运河五号”的文笔国际青年旅舍。那里原是一个近代的大国企,后来改成了一个大型文创园,当时培训开会时他就看到了里面放置着周有光先生的个人塑像,还有周有光先生和张允和女士的合影塑像,几只猫跑来穿去,显得颇有生气,只是来往人中鲜有知道塑像的主人是谁,还有他们与常州的渊源。王道记得周老就曾谈过他居住在常州青果巷时,家里就养了八九只猫,大猫管小猫,猫的规矩很多,每到开饭时大猫放桌子上,小猫就不敢捣乱了,很有趣。
  周有光出生于常州,长在苏州、学在上海,属于地道的江南人,因此,后来乡音不改。20世纪80年代初期,有关方面组织“吴语普通话”听力教材。就让周老来录音,但周老说自己听了自己的录音后,感觉是浓重的常州土腔,实在难听!张允和是合肥人,久居京城,乡音难更,周有光称她的普通话是“半精(北京)半肥(合肥)”,又说自己的普通话是“南腔北调”。
  去年1月13日,也就是周老111岁生日之际,王道又实地去看了看,这里居然焕然一新了,周有光夫妇铜像揭幕,周有光基金发放等活动都在这里举行。只是看了那尊塑像,说是“才子才女相媲美,相敬相爱并蒂莲”,但铜像中周老坐着,允和女士立着,似乎不是周老的习惯,王道所看到的他们俩照片,总是一起落座,举杯齐眉。

  口味极刁,就喜欢苏州的玫瑰腐乳

  说到周有光先生的长寿秘诀,王道很有见解,感觉与周老先生平和的慈爱仁爱关系密切。
  王道每次去拜访周老,他都会按照九如巷张家人的建议,带两样东西,一个玫瑰腐乳,一个是油炸茨菰片。前者随时可以买,后者要看时令。玫瑰腐乳有很多种,各地的口味也会不同,有一次与周老聊天后,一旁的周有光之子周晓平说,父亲口味极刁,就喜欢苏州的玫瑰腐乳,有一次他去扬州开会,顺便买了扬州酱菜厂生产的玫瑰腐乳,可是父亲一吃就说,不是那个味,后来就不吃了。可见老先生年过百岁后口味依旧是敏感精准。
  苏州玫瑰腐乳出自一家百年老字号,产量很少,而且购买点也很少,其颜色趋于深紫,像是熟透了的玫瑰花瓣,口感有淡淡的甜。周有光老先生早晨喜欢吃粥,那种有点厚的米粥,一碗粥,就一两块玫瑰腐乳,这种口味想必是在早期居住在苏州养成的。他在苏州的亲戚,每次进京去总会为周老精心准备好玫瑰腐乳和苏式糕点,一解老先生朴实的馋瘾。
  2014年冬,周有光的好友、妻弟张寰和先生在苏州去世,此消息一直瞒着周老。2015年夏王道去拜访周老时,周老对王道的一一问候,都学着保姆的叫法说,五舅妈(周孝华)好吗?五舅舅(张寰和)好吗?王道也一一回答,说,好,都好。
  2015年夏,周有光的妻妹张充和女士在美国去世。周晓平先生于2015年1月22日去世,享年82岁。王道得知周晓平先生去世是得于其女公子周和庆女士的信息,同时还接到了九如巷张家的通知。很多拜访过周有光先生的人都知道周晓平,儒雅、温和、热情、负责,但很少人知道他是我国著名气象学家、中科院大气物理所研究员。王道第一次见到周晓平就是在九如巷,当时他从老家常州赶来,去替父亲参加家乡对父亲学术贡献的纪念活动,来往奔波,颇为辛苦,但他说,家乡人那么热情,父亲又不能去,所以他必须去。每一次只要到了常州,他必然会回到苏州九如巷,他说,这里也是他成长和就学的地方。
  王道记得,有一次他去拜见周老先生前,预先打印了《合肥张家记事》的两个预选书名,请周老定夺,老先生手持放大镜仔细地看了,然后慢慢斟酌。后来,周有光之子周晓平也过来看看,觉得直白些的比较好,父子俩意见有些分歧,短暂的友好争辩后,选择待定。周老为王道题字:“历史进退,匹夫有责。”后来再去时,周老先生又补写了一句:“要从世界看中国,不可以从中国看世界。”还欣然题写了书名《流动的斯文》。
  王道的写作,得到过九如巷周孝华女士很多的帮助,他平时也称她为周奶奶,周老去世王道试图劝慰周孝华女士,她倒是很开通,说人老了总要去世的,周老的事业完成了,他要去和二姐(团聚)了。
  (照片均为张家提供)


周有光和王道合影
 
     扫一扫,更多精彩就在: 吴文化网站--首页吴文化网站        吴文化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