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化网站--首页
     
 
别开生面的周芷岩
杨君康( 苏州日报.2017/1/13 )
[标签] 嘉定竹刻;阴刻;周芷岩
 
  嘉定竹刻由“清前期之繁漪多姿,嬗变为清后期之平浅单一”(金西厓语),这其中有一个重要推手,那就是周芷岩,或者说他就是纯粹阴刻的肇始者。现介绍他55岁时的《秋菘图》笔筒和60岁刻的《竹石图》笔筒,来印证刀法演变轨迹。
  《秋菘图》笔筒(图一)用极浅的浮雕刻菜叶卷边和菜梗,仅显示轮廓而已。经脉用阴刻,线条粗细变化,恣意流畅,自然醒目。叶子随风翻折,卷边多姿,经脉隐现,层次分明,可以看出作者对生活观察之细腻和描绘之真切。秋菘之外铲为平底,使秋菘微微起——是为浅浮雕。左上阴刻行书题款:“有田皆种玉,不如种青菜。结子打香油,还借读书债。已未秋抄漫制于珠渊别业,芷岩山人”,流露一丝诙谐调侃的意味。运刀娴熟老辣,爽利洁净。阴阳结合,相得益彰。整件作品构图简洁,刀工上乘,趣味清雅,意蕴深长。这是浅浮雕与阴刻结合的作品。
  再来看《竹石图》笔筒(图二)。
  《竹石图》纯粹用阴刻法,他用方折、轻重变化的运刀刻石,略作皴擦,使石块具有质感。石块背后两竿竹,竹叶纷披,随风摇曳,显示运刀如挥毫般酣畅。竹石之间疏密对照,动静结合,“胸有成竹”“驾轻就熟”应是最恰当的形容,有人称他“用刀如用笔”“以书法施之刻竹”,可说是“一语中的”。
  他一生用阴刻法刻了很多松壑云泉、溪云山阁、柳荫垂钓之类内容的笔筒臂搁。由于底蕴深厚,他游刃自如,中锋侧锋,顺刓逆剔,将国画的浓淡枯涩表现得淋漓尽致。
  其实周芷岩掌握多种刀法,禇德彝(《竹人续录》作者)曾见过他雕的东方朔像,长髯披拂,宽袍广袖,右手握桃,左手按膝,一副玩世不恭神态,高度仅在58mm左右,这是圆雕。金西厓曾见一臂搁上芷岩刻的蕙草一株,花萼雕刻极深,蕊舌卷转,玲珑可爱;又见芷岩款荷花、白菜笔筒,刻得极深,精美无比,这是陷地深刻。钱定一曾在刘公鲁家见过芷岩款的山水笔筒,由“四王”中的王鉴绘,并有王时敏题,精妙无比,堪称阴刻“神品”。
  金西厓说“陷地深刻”不一定是芷岩所创,但到他手上就完美了。周芷岩是多种刀法集大成者,而以阴刻最为突出。他以“阴刻为主,功夫自深。其轮廓皴擦,多以一刀刓出,阔狭浅深,长短斜整,无不如意。树木枝干,以钝锋一剔而就,有如屈铁……刀痕爽利,不若用笔或有疲沓之病”。
  用刀痕凿迹再现书画效果,在竹上表现笔墨情趣,被后来的竹人、文人视为竹刻最高境界,周芷岩则被认为达到了最高境界的首位竹人。
  他的好友钱大昕对他阴刻作品赞道:“嘉定竹人自三朱,沈、吴之后,芷岩更出新意,作山水树石丛竹,用刀如用笔,不假稿本,自成丘壑。其皴法浓淡坳突,生动浑成,画手所不能得到者,能以寸铁写之。”还说他“尤好画竹,兴酣落笔,风枝雨叶,无不曲直”。这皆得益于他对绘画研习的精深,芷岩“于画独有神介,仿古贤山水人特皆精妙”。
  蒋宝岑《墨林今话》说他“幼曾问业王石谷,得其指授,仿黄鹤山樵最工”。所以芷岩首先是画师,然后才是竹人。
  不像其他名家,是竹人兼画师。金西厓说,“在竹刻史中,芷岩乃一关键人物,刀法有继承,有创新,有遗响”“芷岩乃将南宗画法入竹刻之第一人”。
  周芷岩取得的成就引来同代人和后人的一片喝彩。王鸣韶《嘉定三艺人传》赞他“画山水、人物、花卉俱佳,更精刻竹。能皴擦勾勒,悉能合度,无论竹简竹根,深浅浓淡,勾勒烘染,神明于规矩之中,变化于规矩之外,有笔所不能到,而刀刻能得之”。金元钰则称“以画法施之刻竹,含南北宗为一体,无意不搜,无奇不有”。金西厓称“若取历朝诗人与竹人相拟,芷岩可当少陵,二百余年,首屈一指,推崇备至,可谓无以复加”。将他比作杜甫,可见评价之高。
  周 颢(1675-1763)或(1685-1773),号芷岩,字晋瞻,又号彐樵,一号髯痴,嘉定人,住城南。家境虽不富裕,但他父亲很注重芷岩的教育。针对他天赋异禀,悟性特强,除学四书五经外,还延请多位名师授他书法绘画,其中就有一位叫王石谷的画家。
  王翚(1632-1717),字石谷,号臞樵、耕烟散人、清晖主人等,常熟人,嗜画,似有凤慧,运笔构思,天机迸露,非时流所能。与太仓王鑑、王时敏、王原祁共创南宗山水,世称“娄东画派”或“四王山水”。
  少年周芷岩敏悟却不自恃,勤奋挥毫学苏东坡书,但不拘泥于苏体而有变化法,学文同竹子能得其神韵,万竿烟雨,气含淇澳,清雅超逸,山水画仿王蒙最工,秀润苍茫。
  长期书画的熏染,周芷岩养成了磊落不羁、和蔼可亲的性格。因长了络腮胡子,乡亲们都称他“周髯”。
  尽管他为人潇洒开朗、不拘小节,但创作态度却十分认真,无论绘画、刻竹,稍有不满意时,立即毁掉,所以存世的作品都是精品。若遇到落他款而粗陋的作品,十有八九是赝品。
  周芷岩的好性格保证了他的好身体,80多岁时仍善饭健步,一直活到89岁。
  由于他的示范效应,用深浅浮雕、陷地深刻、圆雕刻竹的竹人逐渐减少,纯粹用阴刻法的竹人多了起来,加上留青刻,形成了清后期的“平线单一”的特点。
  上海博物馆藏有周芷岩刻的山水和竹石笔筒各一件。

图一《秋菘图》笔筒
图二《竹石图》笔筒拓片
[阅读]:原文
 
     扫一扫,更多精彩就在: 吴文化网站--首页吴文化网站        吴文化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