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化网站--首页
     
 
墨池编
【宋】朱长文( 钦定四库全书. )
[标签] 书法理论;古代书学
书籍介绍
 
    北宋书法理论总集。朱长文编。《墨池编》是继唐代张彦远《法书要录》之后一部重要的书法理论总集。其中有张彦远编《法书要录》所遗的很有价值的文字,如卫恒的《四体书势》,孙过庭的《书谱》等名篇。作者还以潜溪隐夫的名字自撰《续书断》2卷,仿张怀瓘名著《书断》的体例,将唐宋时代的书法家补入,成为《书断》品藻书家的续篇。此外,朱长文常在篇首卷末发表自己的评语,有的论点十分精到。在体例上创分门别类的先河,分为字学、笔法、杂议、品藻、赞述、宝藏、碑刻、器用八类,每类又各析次第。收辑著述比较广泛,凡笔法要旨、名家品评,以及历代古碑文房四谱,无不收录,是书法史上第一部分类研究的著作。作者对各类问题的考核、评议,都有独到的见解,为研究古代书学的重要参考资料。
    《墨池编》原为二十卷,明以后并作六卷。论述书学之源流,分字学一类,笔法二类,杂议二类,品藻五类,赞述三类宝藏三类,碑刻二类,器用二类,共八门二十类。采辑前人论著,依类汇编,搜罗资料较张彦远的《法书要录》更广,凡笔法之奥秘,各家之品评,以及历代古碑、文房四宝等,莫不兼而备之。每卷末或篇末附加评论,对前代遗文,考析得失,简附已见。书法之论有门类之分,迨自此编而始。
    《墨池编》主要是作者对历代书学论文之汇编,《四库全书》谓其“皆引古人成书而编类之”,其实并不尽然。其中“品藻”门(第九卷、第十卷)的《续书断》一文,则是作者本人的论著占此文仿唐张怀瓘《书断》的体例,继把唐、宋各期的书家,如颜真卿、张长史、李阳冰等三人;唐太宗、虞世南、欧阳询等十六人;唐高宗、玄宗、顺宗等六十六人(附下九人),分别按上、中、下(神、妙、能)三品之分,逐一加以评析,以补《书断》之不足。其主要功绩在于对书法特点、变迁和功能的详加阐述。如作者将书学与德学交相并论,认为“夫书者,英杰之余事,文章之急务也。虽其为道,贤不肖皆可学,然贤者能之常多,不肖者能之常少也。岂以不肖者能之而贤者遽弃之不事哉”!论及书学渊源云:“自秦变六体,汉兴有章草,英儒承承,故不得废,寝兴于西京、曹魏之际;而极盛于晋、宋、隋、唐之间,穷精殚妙,变态百出,无以尚矣。”所评前代各家实践之得失,亦极为切要,如“神品”中介绍颜真卿书法云:“其发于笔翰,则刚毅雄特,体严法备,如忠臣义士,正色立朝,临大节而不可夺也。扬子云以书为心画,于鲁公信矣……点如坠,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低昂有态,自羲献以来,未有如公也……自秦行篆籀,汉用分隶,字有义理,法贵谨严,魏晋而下,始减损笔画以就字势,惟公合篆籀之义理,得分隶之谨严,放而不流,拘而不拙,善之至也。”皆富有见地。此外,“碑刻”门(第十七卷、第十八卷)和“器用”门(第十九卷、第二十卷)等两大部分,也是作者所撰。
    此书条分缕析,论断精到,亦为其重要特色之一,如在“宝藏”门中摘取欧阳修《集古录》,议及论书之文专成一编,比较得体;如对前人碑帖、金石诸书的论证,尽取各本,悉加厘订,颇为精切。又如在“鉴赏”门中将有关拓本新旧及真赝之辨别广又各为一类;专论书学者又为一类,别编一书或一目,以加区分,是知此书率先在书学论著中别开分类之体例。全书屡经刊行,将卷帙合并,《四库全书》在收入时,一仍并后卷数。而作者对历代遗文考评之所获,及首创分类论述的体例和方法,均属书学史上的重大贡献,并可作为研究古代书学理论发展的重要依据。
 
作者介绍
 
    朱长文(1039—1098)北宋书学理论家。字伯原,号乐圃、潜溪隐夫,苏州吴人(今属江苏)。未冠,嘉祐四年(1059)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以父忧去职,举进士,以病足不肯试,筑室乐圃坊,著书阅古,吴人化其贤,士大夫过者,以不到乐圃,遂名动京师。元祐中(1089)起教授于乡,召为太学博士。还秘书省正字,卒。家居20年,筑藏书楼为“乐圃坊”,藏书2万余卷,当时有名人士大夫以不到“乐圃坊”为耻,其藏书多有珍本秘籍,“乐圃坊”藏书闻名于京师。元祐中(1086~1094)起为本州教授,召为太学博士,迁秘书省正字、秘阁校理等职。所辑周穆王以来金石遗文、名人笔记,作《墨池》、《阅古》2篇,为较早搜罗金石学遗文之名篇。著有《吴郡图经续集》、《琴台记》、《乐圃余稿》、《乐圃集》等。

[阅读]:详细内容
 
     扫一扫,更多精彩就在: 吴文化网站--首页吴文化网站        吴文化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