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换星移几度秋,历尽沧桑的苏州园林究竟发轫于何处?早期的园林有无遗存,对园林今后的发展起何作用?这一直是人们心中的疑问。近日,记者和苏州文史专家张维明一起,来到苏州西郊木渎一带灵岩山、和合山,实地寻访有历史记载的吴国馆娃宫、姑苏台遗址。它们有没有遗存,是不是早期的园林,记者与相关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入交流。
A 吴宫花草埋幽径 山顶遗存今何在
近日,记者和张维明一起登上灵岩山,来到灵岩山寺,沿“大雄殿”南的走廊往西不远,便到一片开阔的所在,青砖铺地,花木扶疏。
首先进入眼帘的是“玩花池”。相传这里是西施赏四色莲花的地方,现在的水池是在历史遗址上新建的。方形水池中央有一个方座、圆体、葫芦顶的石幢,上刻“无量寿幢 民国三十六年丁亥立冬”等字样。往北,经吴王井、智积井,便到“玩月池”。水池呈圆形,湖石环抱,相传这里是西施“捞吴月”的地方,也是在历史遗址上新建的。
然后,我们回到“大雄殿”南,沿走廊往东,来到宝塔下,塔正在维修,塔身被脚手架包裹着。塔的东西各有一条窄长的廊。张维明说,相传西施喜欢听木屐踏在走廊上发出的声响,于是就有了“响屧廊”。有记载,灵岩山后花园西有琴台,自琴台下左折而东,包括这两条长廊的位置,皆为“响屧廊”遗址所在地。
和合山也称姑苏山,在横山北麓,现为一座墓区。据墓区工作人员说,春秋时期,吴王筑的姑苏台遗址就在山顶。由附近村民带路,我们登上和合山。山顶面积较小,林木茂盛,散布着不少墓碑,记者没有找到姑苏台遗址。
“根据文献记载和考古发掘,苏州西郊木渎古镇一带春秋晚期吴文化遗存极为丰富。”张维明说,馆娃宫是夫差安置西施的地方,有琴台、响屧廊、玩月池、玩花池诸胜。宫苑所在的砚石山,即灵岩山,相传灵岩山寺就建在馆娃宫遗址上。他认为,“讨论苏州早期的园林,不得不提姑苏台。姑苏台是集吴王阖闾、夫差两代人的心血兴建的大型建筑群,也是吴国最负盛名的宫苑楼台。其遗址在灵岩山南面的和合山,即姑苏山一带,需要加强保护和研究”。
B 文献记载 需用考古实物来印证
上世纪50年代,绍兴出土了多面东汉伍子胥画像铜镜。张维明告诉记者,其中一面铜镜背面,以四乳分成四区,按顺时针配置图像并题款,分别是“越王”、“范蠡”,“越王二女”,“吴王”,“忠臣伍子胥”。其刻画的是越王与范蠡谋划,把两名“王女”及宝器献给吴王,最终逼迫伍子胥愤然自刎的历史事件。“可见,‘越献美女’的故事当时广为流传。‘越王二女’其实就是来自民间的西施和郑旦。”他认为,东汉《越绝书》、《吴越春秋》中关于西施、郑旦的记载,与铜镜铭文图像互为表里。
张维明认为,馆娃宫作为苏州的早期园林,有其自身的特点:其一,吴地方言称美女为“娃”,“馆娃宫”是一个本乡本土的古地名,有鲜明的吴语特色。其二,历来认为馆娃宫在山顶,其实整座砚石山均在其范围内,本身就是一座“立体园林”,规模宏大。其三,馆娃宫最奇特的要算响屧廊,相传以楩梓板铺地,“令西施辈步屟,廊虚而响”,这是园林艺术中“声景”的雏形。其四,馆娃宫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吴中区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胡金楠认为,馆娃宫、姑苏台是春秋末期苏州的皇家园林,姑苏台比馆娃宫要早,其被焚毁后的台基遗存,宋元之后仍有文人墨客去寻访。
文物专家王仁宇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吴地自然山水是造园的源泉。春秋时期,苏州郊野的灵岩山、邓尉山一带风光秀美,不能排除吴王依托真山真水在灵岩山上造园。“馆娃宫究竟是不是早期园林,必须以翔实的考古实物资料进一步证实。”他认为,苏州古典园林是在明中期后慢慢走向成熟的,“研究早期园林对苏州园林今后发展所起的作用,这是一个关键”。
C 馆娃宫 具有早期园林的时代痕迹
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原总工程师、资深园林专家詹永伟告诉记者,上世纪50年代,当代中国园林学奠基人刘敦桢教授对苏州园林进行调查时,曾对苏州早期园林进行过研究,并作了断代分析,得出初步结论,即把苏州园林历史划分为春秋、秦汉唐、宋元明清几个阶段。这些分析,在他的经典之著《苏州古典园林》中有精辟的论述。可惜,后人多以现存园林为对象进行研究和欣赏,未能深入研究唐以前的园林历史,这是一个遗憾,也确实需要加大研究力度,以全面提高苏州园林的学术水平。
苏大建筑与城市环境学院的中国园林艺术学博士后郭明友副教授认为,苏州从春秋到明清,有完整的园林发展历史,这不仅是江南园林艺术的血脉,而且是中国园林艺术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苏州早期即春秋时期的园林,可以用诸侯宫苑、皇家气象来概括。他说,“这些早期园林空间巨大,布局松散,多依托自然山水、城池。虽是诸侯宫苑,却是苏州皇家园林发展的巅峰时代。造园为乐,也是此间苏州园林的重要特征。”
郭明友认为,春秋时期的园林具有早期园林的时代痕迹,比如造景粗朴、简要,园林与古建之间区别不明显,园林以建筑为主,山水、植物造景等还很少;选址有明显的率意和随机性;建筑与山水等园林景境构成要素之间少呼应,多是机械相加等。他建议,以开放的视野来重新界定早期园林的概念,重新认识早期园林形态,“这些开放的、具有公共属性的园林不仅客观存在,是园林历史主要组成部分,而且对于当代的风景园林设计,具有重要价值”。
文化学者金年满认为,今天称为馆娃宫的,是历史上馆娃宫的实物遗存部分,灵岩山寺建在馆娃宫遗址上,历史上有记载。馆娃宫是皇家园林早期的形态。“皇家园林有一个发展过程,成熟期的皇家园林表达的主题鲜明,即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他说,从馆娃宫遗址看,只是营造了宜居、宜嬉的生活环境,帝王思想表现得并不充分。说它是早期皇家园林实物遗存,时间也是一个依据。
D 春秋吴王宫苑 是苏州园林的发端
由园林专家周苏宁担任总纂的《苏州园林风景志》近日获得了“中国风景园林科技进步奖”。该书上承数千年前苏州园林风景史,对苏州早期园林做了研究和考证。他告诉记者,“春秋战国时期造园的史况、文献、实物都极为缺乏。这是研究苏州史、苏州早期园林史的一大难点,因此,一定要严谨,力求准确,这是治学的基本态度。”
周苏宁认为,始于春秋时代的吴王宫苑,多建于太湖山水之中,是苏州园林的发端。“春秋战国时期,吴王建城前后已有苑囿。从吴王寿梦、阖闾到夫差,都在城内和郊外大兴宫室苑囿。”他向记者举例,“比如夏驾湖、长洲苑、华林苑、梧桐苑、吴宫后园、姑苏台、虎丘、效台、馆娃宫等,还建有鹿苑。”
周苏宁介绍,姑苏台以豪奢繁华著称于史,是吴国极尽财富的宫苑。据记载,“楚灵王之章华台,吴王夫差之姑苏台,假文王灵台之名,开后世苑囿之渐。非用以观象,而用以宴乐”。他说,吴越争霸,夫差亡国,高台巨榭毁于兵燹,仅留下少数遗址,比如灵岩山馆娃宫遗址,传为越王献西施于此。
苏州科技大学居易教授说,苏州园林在宋以后主要是以私家园林为主,这方面研究比较多,而苏州早期园林,汉代以前多以郊野园林为主,城市中偶有带林园的住宅和庄园。现今遗迹犹存的史前园林遗址,中国可能除馆娃之外,再无它处,显示了遗址的价值。它们对苏州园林、对苏州城市发展起到什么作用,尚待深入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