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化网站--首页
     
 
锦溪船娘
周海飞( 城市商报.2016/9/24 )

  苦夏终算熬过,乘着宜人秋爽,我踏进了锦溪古镇。
  上津桥古朴,石牌楼沧桑。老街弯曲,小巷幽深。十字路口商铺林立,过往游客川流不息。
  街河并行,水陆相邻。两岸老屋斑驳陆离,沿河木窗古色古香,大红的灯笼,杏黄的彩旗,长长瘦瘦的水巷被打扮得绚丽多姿,风情万种。
  “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水上有白帆哪,水下有红菱哪。”一曲轻歌慢调,由远而近。侧耳细听,哦,是沿街水巷游船上的船娘在吟唱《太湖美》,这可是我们苏州人百听不厌的曲子啊!
  “好一朵茉莉花,满园花草,香也香不过它,我有心采一朵戴。”《太湖美》刚停,《茉莉花》又来,歌声依旧动听悦耳。水巷尽头,船娘们唱着民歌、摇着游船晃晃悠悠地过来哉。
  游船不大,船帮两头搭着红漆扶手,上面架着竹篾雨棚,客人或坐船舱,或蹲船头,指指点点,悠然自得。船娘站立船尾,头上围条浅蓝包头巾,身着深篮花格衫,左手紧握长条绳,右手摇条弯木橹,迈腿前跨,收腿后退,身子随着前倾后仰,咿咿呀呀的船儿便在轻轻的摇摆中缓缓前行了。
  面对来自桥上的闪光灯、驳岸边的鼓掌声、临河茶楼的好奇看客,船娘照样从容地用清脆的吴地音调把那些优雅民歌唱得轻快、糯软、甜蜜。动听的莺歌在水巷里流淌,痴迷的当然不只是船上的客人了。
  听得出来,那是船娘发自内心深处的美好吟唱,歌声中透露着生活的自信和喜悦,我被深深地打动和感染。
  从东到西,从南到北,载满客人的游船在井字水巷里穿行,锦溪的水巷顿时就这样鲜活起来、明快起来了。
  摇船本是男人生活,可在江南农村,帼国不让须眉,女人天生勤奋,男人能做的生活,女人也都能做。锦溪的水巷,理所当然属于勤快的船娘们的。
  女人摇船起源于隋朝。据说隋炀帝乘坐龙船南下江浙,一时突发奇想,挑出两组随船宫女,一组船尾摇橹,一组上岸背纤。当然,那只是皇帝和宫女们一时的快活游戏,但以后的唐、宋、元、明、清年代,女人们拉纤、撑杆、划桨、摇船,便是平平淡淡的常事了。
  循着歌声,追赶游船,站立石埠,招手登船。静坐船尾,想起自己的摇船经历。当年下乡学农,随船去淀山湖运肥料,船满返程,恰遇风浪,手笨脚拙,摇橹慌乱,晃晃荡荡,洋相百出,差点进水沉脱船,亏得老农用力死死稳牢橹把。现在想起,仍觉惭愧。摇船是力气活,也是技术活,看船娘摇船,轻松笃定,平平稳稳,来往船只,悠悠交会,技艺胜我当年啊。
  心里激动,忍不住与船娘李姑娘攀谈:“当船娘几年了?”“啊,有三年了。”“怎么会想到当船娘呢?”“从苏州旅游学校毕业,在城里寻份工作不容易,还不如回来呢。当船娘也挺好,爷娘都支持,我自己也喜欢格。”
  是的,做自己喜欢的工作,感觉当然是最好的!旅游是新兴产业,我为李姑娘的选择点头叫好。
  身旁的老外也来了兴趣:“小妹妹啊,刚才,你用苏州话唱《茉莉花》,我们只觉得好听,就是听不懂唱词,你用普通话再唱一遍,行吗?”李姑娘一听笑弯了细腰:用普通话唱?行,行啊!”“
  清了清嗓子,李姑娘真的用普通话一字一句地唱了起来。老外拍手和调,游客会意爆笑。动人名曲,真情实意地唱,当然唱得自然,唱得好听哦。
  一船一橹,李姑娘依旧边摇边唱,心诚人善,生活原本就很阳光。
  送走最后的游人,轻摇着空荡小船,返回了游船码头。太阳偏西了,五保湖畔晚霞似锦。一天的辛劳结束了,蹲下身腰,撸起袖子,捧一手清澈的河水,汏一把满脸的笑容。满足和惬意里,你看着我,我瞧下你,欢声笑语里,河面晃动的,是船娘的倩影。
  诗意水乡,换了时光,陈妃不在,船娘是锦溪的新名片。


[阅读]:原文
 
     扫一扫,更多精彩就在: 吴文化网站--首页吴文化网站        吴文化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