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化网站--首页
     
 
范烟桥喜灯谜
张舫澜( 姑苏晚报.2016/8/28 )
[标签] 范烟桥;南社

  我于1958年至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在浙江求学时,认识了杭州大学中文系教授张凤(天方)教授,并成为“忘年交”。天方先生早年与柳亚子、范烟桥、许半龙等南社诗人均有很深的交谊。他见我此时热衷于南社与柳亚子资料的收集和研究,于1960年秋郑重作介绍,我得以师从范烟桥先生。从此时起,我常往来于苏州温家岸17号,成为范师家中的常客,一直持续到1967年初,经他老人家悉心教诲,受益良多。
  范烟桥师是著名文学家、教育家、诗人、小说家,这是众所周知的,在我与他七年的师生交往中,深知他知识渊博,且涉猎广泛。并知道他还十分喜爱搜集、整理民间传统灯谜和创作灯谜,这与他的三位老师金松岑、薛凤昌、胡石予的熏陶是分不开的,特别是薛师的《邃汉斋谜话》一书给他影响很大。在他创建“星社”时代,与程瞻庐等社员以谜语相射为乐,在苏州大公园西亭结社为“西亭谜社”,又加盟上海“大中虎社”(即“大中谜社”),并成为《文虎》半月刊的特约撰稿人。在此先后,又在他编辑的《吴江》《星报》《快活》《苏州明报·明晶》《游戏杂志》《文汇画报》《珊瑚》等报刊上适时登载谜作和谜话等理论文章。他在《星报》上还专门开辟一个“诗画谜语”专栏,并创作、发表了《猜灯谜》四首七绝,其中第一首:
  漫云薄技等雕虫,江曲碑阴绝妙工。一纸风行争快睹,今曹胜傍腊灯红。此诗引经据典为谜学张目,竭力弘扬作为传统文化的灯谜,不遗余力,功不可没。
  他自己也创作了不少谜作,其作多用典故,风格儒雅,皆为谜品佳构,已找到数则,目前正在当时有关的报刊中查阅寻觅。现从已知的几则中举如下一例:谜面是:枫桥夜泊(猜五言唐诗一句)谜底为:听钟未眠客此灯谜使人看了后觉得十分典雅,回味无穷,可谓谜坛上乘之作。
  在我与他老人家过去来往中,他鼓励我学习谜学、创作灯谜和搜集民间灯谜。他还传给我几则他搜集整理的民间传统灯谜。记得在1962年9月,我在他家讨教,与他品茗叙谈,他兴致很高,范师母还拿出女儿春螺从香港寄来的糖果招待我。这天他说要教我几则民间灯谜,所教几则我铭记在心,至今未忘。其中三则:
  第一则谜面是:一块油氽臭豆腐干(猜三个古代人名)
  谜底为:黄盖(黄盖——三国人物)嗅臭(文丑——三国人物)里白(李白——唐代诗人)
  第二则谜面是:姑娘出嫁嫂不允(猜一只昆虫名)
  谜底为:留姑(蝼蛄)
  第三则谜面是:叔接嫂(猜一种药名)
  谜底为:弟弟替(滴滴涕 DDT)
  “叔接嫂”是过去江南农村的一种婚姻习俗,那时穷苦人家,胞兄亡故,弟弟因穷尚未成婚,家长作主,即以嫂为妻,两全其美。
  当时我听了范师所教的这几则民间灯谜,觉得颇有趣味。他说灯谜是一种喜闻乐见的民间娱乐,又是一门学问,要我好好学习。他又告诉我灯谜的流派风格等。
  从那时起,灯谜两字我常记在心,并着手搜集民间灯谜。1962年至1965年,我在芦墟镇工会和文化站工作,曾连续四年在芦墟主持举办新春猜谜会。此时我已搜集到100多则民间传统灯谜。我在苏州客运公司平望分公司任工会主席时,1991年春节我组织和策划在平望举行了一个“陈志强先生个人灯谜创作专题大型谜会”,场面隆重,参与者人山人海,得到了领导和群众的一致赞扬和好评。继而在1994年春节我又组织、策划了一个“龚海波先生个人灯谜创作大型谜会”,也很轰动,反映普遍甚好。足以证明灯谜是一种既高雅又通俗的文化,雅俗共赏,广大民众喜爱。至今我仍不时与吴江区民间文艺家协会的谜家们切磋谜艺、探讨谜学。


[阅读]:原文
 
     扫一扫,更多精彩就在: 吴文化网站--首页吴文化网站        吴文化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