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化网站--首页
     
 
葑溪河之歌
赵长润( 城市商报.2016/8/20 )

  苏州葑门外水网交叉,湿地绵绵,河、湖、荡、泊、港、溪多如繁星,葑溪河把城里雨水引流至黄天荡(又名朝天荡)。河上架着一顶从桥墩到桥面全是石头建成的桥——朝天桥,它古老、斑驳、沧桑。我曾对其桥名百思不得其解,桥,总是朝天的啊!觉得没有诗意,转而细想:葑门这地方是文人聚集之地,这桥名定有原委。就在这时,我脑海里突然浮现出“黄河水自天上来”这句名言,白茫茫朝天荡里的水都是天上来的啊!朝天荡、朝天桥是通向上天之路,人们向往着天堂生活呵!
  朝天桥连着横街,有人称横街为朝天街,这就道出了朝天桥是通向天庭之路的原委。多么富有诗意啊!古代没有公路,靠的是船只运输,水路交通发达的葑门,横街不就是天街了吗!它占据地理优势,经济繁荣。
  我在横街生活40多年,枕着浪花入梦,踏着石板路踱步,街心湿湿的,真是“天街小雨润如酥”。80年轮的我,对横街发生的件件往事宛如葑溪河里的水在心间流淌。
  由于水网地区的特点,横街形成了水产、水生作物的集散市场,有鱼腥虾蟹,蚬子、蛏子、河蚌、螺蛳等等。每天东方未白,城里城外的卖鱼娘及瓜果蔬菜小贩就云集在这里;河面上响起了呐喊声、吆喝声、招呼声;鱼行、山地货行的工作人员,招徕着过往的鱼虾、蔬菜、瓜果船只泊岸,加上买菜人、卖菜人、鱼具店、烟酒店和各行各业的商贩,以及茶馆里飞出来的喧嚣声,煞是闹猛,是少见的黎明前的市场。
  我行走在绿水之间,水涨河宽,横街的水岸风情使人陶醉。
  这里的建筑也很有特色,房屋后身要超出驳岸一米多,既扩大了房屋面积,又便于船家上岸购物。
  我工作单位的街面过去曾经遍布桐油行、地货行、水产行,如今是热闹的小菜场,以前后门有木制水码头,俗称“木踏渡”。说起木踏渡,过去沿河商铺都有这种设置。上货、卸货有了“木踏渡”就方便多了。木踏渡是沿河商家的后门,也是他们的前门:大宗货物都是经过这后门“木踏渡”进出,他们还把后门作为主要的交易场所,比如鱼行水产品、山地货行的商品,因此“木踏渡”是葑门外的一道独特风景线。斗转星移,随着时代的发展,道路、汽车多了,木踏渡”“逐步淘汰,可是至今还留有陈迹。
  从太湖、阳澄湖、吴江、昆山、浙江过来的水产瓜果蔬菜船形式多样,有脚划的、手摇的、划桨的、扯篷的、摇橹的,还有头梢翘得高高的海燕船,它们满满地排列在后门“木踏渡”上,商贩鱼贯出入,人流如潮。他们穿梭于市场每个角落,验货、过磅、结账,讨价还价,人人面带笑容,熙熙攘攘,水泄不通,一派繁荣景象,使人不知归路也。
  地货市场更是一个大超市,嫩嫩的茭白、水灵灵的红菱、珍珠般的芡实、圆圆的茨菰、甜甜的荸荠,以及莲藕、水芹菜等等这里都寻得到,林林总总,五颜六色,令人目不暇接,逗得人们眼花瞭乱,嘴馋肚子饿。
  盛夏炎热难挡,天街后的葑溪河是个天然大浴场。午后,游泳者结伴在这里,宛如海鸥戏水,解热驱暑。胆大的小伙子,从高高的朝天桥顶,纵身一跃,一个猛子扎到河里,在几十米外的远处才冒出身体,吓得胆小的老阿姨在岸上跺着脚大喊“勿要跳哉”。可是这里人说:“常在水边走,怎好不会水呢?”河滩头浅水区,小年轻们在狗爬式地游泳,嬉戏打闹,这里是他们的“水上乐园”。
  水乡多桥。红板桥与里河桥之间,古桥堞影,水脉相连,构成几百平方的弧形三角地带。广阔水面上,天气闷热时,气压较低,沿岸扳罾者网与网靠拢,更有难以插足者就摇了条船带了天打网至河中央,站立船头把网一撒,从河中拖上来的是活蹦乱跳的白鱼、鲫鱼、鲤鱼,吸引人们引颈探望。“青斗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首名词又在我脑海里闪显。那边扳鱼者,看到网角触动,马上起网,可惜慢了一点,一条红眼鱼窜出网面逃走了,掀起圈圈涟漪,逗得岸边观看者和网主惋惜不已。
  苏州人把“葑”字读成“富”,葑门就是富裕之门。那么横街,不,是天街,就是天上的街市了。
  葑门横街,是苏州人泼墨点染的一幅绚丽长卷,是一首没有句号的抒情诗。


[阅读]:原文
 
     扫一扫,更多精彩就在: 吴文化网站--首页吴文化网站        吴文化微信号